2021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

2021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

狡猾潜倡岗的半淮受俯扔卉祁

0 导论 导论测验

1、 马克思主义是( )

A: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B:人民大众思想的科学体系
C:革命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D:革命政党思想的科学体系
答案: 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哪些学说的合理思想( )

A: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科学唯物主义和资本论
C: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D:科学社会主义和资本论
答案: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4、 ( )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A:法国、英国、德国工人运动
B:法国、美国、德国工人运动
C:俄国、英国、德国工人运动
D:法国、英国、丹麦工人运动
答案: 法国、英国、德国工人运动

5、 1848年2月,( )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A:《法兰西内战》
B:《德法年鉴》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共产党宣言》
答案: 《共产党宣言》

6、 马克思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撰写了《资本论》手稿并出版了第( )卷,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

A:四
B:三
C:二
D:一
答案: 一

7、 2018年,(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答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8、 下面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 )

A:科学性
B:人民性
C:理论性
D:发展性
答案: 理论性

9、 马克思主义的( ),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A:革命性
B:人民性
C:科学性
D:发展性
答案: 革命性

10、 ( )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A:革命至上
B:人民至上
C:科学至上
D:发展至上
答案: 人民至上

11、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 )的理论品质。

A:勇往直前
B:拼命三郎
C:不顾一切
D:与时俱进
答案: 与时俱进

12、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 )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

A:科学观点
B:人民观点
C:实践观点
D:发展观点
答案: 实践观点

13、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答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4、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 ) 的重要表现。

A:理论性
B:社会性
C:政治性
D:科学性
答案: 科学性

15、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 )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个人
B:杰出人物
C:历史人物
D:人民
答案: 人民

16、 下面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有( )

A: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B:在当今世界已经过时
C: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D: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答案: 在当今世界已经过时

17、 要善于运用( )的方法,从国家间纷纭的说辞中看到国家间的利益博弈,在变幻莫测的国际风云中坚持正确的义利原则,坚定维护我国的主权和发展利益。

A:和平分析
B:佛学分析
C:利益分析
D:哲学分析
答案: 利益分析

18、 在当代中国,( )仍然是指引我们发展的旗帜。

A:中国传统文化
B:中国古典文化
C:儒家理论
D:马克思主义
答案: 马克思主义

19、 人民有信仰,民族就有希望,国家就有力量。对( )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

A:佛学
B:基督教
C:道家
D:马克思主义
答案: 马克思主义

20、 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以下不属于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有( ):

A: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C: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D:努力学习和掌握基督教文明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答案: 努力学习和掌握基督教文明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21、 习近平指出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是要求我们解决好( )问题。

A:住房
B:吃饭
C:理想信念
D:礼貌
答案: 理想信念

22、 马克思主义理论决不只是书本上的学问,更是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因此,要学好这一理论,就必须坚持和弘扬( )的优良学风。

A:实际主义
B:实用主义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际联系理论
答案: 理论联系实际

23、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 )的学说。

A:唯物主义
B: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辩证法

答案: 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 

24、 ( )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A:二月社会主义革命
B: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C:巴黎公社
D:抗日战争 、
答案: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5、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 )的学说。

A:民族主义
B:共和主义
C:民粹主义
D:共产主义
答案: 共产主义

26、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答案: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7、 提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论断的是( )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答案: 马克思恩格斯 

28、 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答案: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9、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

A:卢德运动
B:工业革命
C: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
D: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答案: 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 

30、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
D:19世纪60年代
答案: 19世纪40年代

3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批判继承
B:与时俱进
C:中体西用
D:完全照搬
答案: 与时俱进

32、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 )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A:无产阶级政党
B: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C:政治经济学
D:资本主义经济学
答案: 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3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社会灾难,一是( ),二是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A:男女不平等
B:经济发展速度慢
C:分工不均
D:社会两极分化
答案: 社会两极分化

34、 为马克思主义创立提供理论来源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
B: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C:大卫•李嘉图和西斯蒙第
D:亚当•斯密和凯恩斯
答案: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35、 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毛泽东
B:列宁
C:恩格斯
D:马克思
答案: 马克思

36、 俄国在经济上实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以后,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仍带有封建农奴制的残余,从而成为一个( )国家。

A: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
B:封建主义
C:军事的封建的帝国主义
D:殖民主义
答案: 军事的封建的帝国主义 

37、 ( )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A:法国大革命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巴黎公社
答案: 十月革命 

38、 ( )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

A:巴黎公社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答案: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39、 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 )指导意义。

A:暂时的、根本的和长远的
B:暂时的、表面的和长远的
C:普遍的、表面的和长远的
D: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
答案: 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 

40、 学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方法是( )

A:认真学习教材
B:认真阅读马列哲学原著
C:理论联系实际
D:更多地讨论一些理论问题
答案: 理论联系实际 

41、 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外,(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又一重大矛盾。

A:资本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
B:社会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
C:民族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
D: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
答案: 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 

42、 为马克思主义创立提供理论来源的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是( )

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B:康德和黑格尔
C:康德和费尔巴哈
D:谢林和费希特
答案: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43、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矛盾的聚焦与集合,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 )发生并取得胜利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A:美国
B:德国
C:俄国
D:英国
答案: 俄国

44、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 )

A:马克思创立的学说
B: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D:正在实践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答案: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4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

A: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日趋激化
C:细胞学说
D:古希腊罗马哲学
答案: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日趋激化 

4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
答案: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47、 马克思在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基础上,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创造价值理论
D:剩余价值理论
答案: 劳动创造价值理论 

48、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

A: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
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
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 

49、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 )

A: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B: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答案: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50、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答案: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1、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是(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E:主观唯心主义
答案: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52、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A:细胞学说
B: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C:相对论
D:生物进化论
E:唯物主义
答案: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 

53、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人民性
E:发展性
答案: 科学性 ;
革命性;
实践性 ;
人民性;
发展性 

54、 以下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克思的创始人只是马克思
B: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C: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D: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E: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
答案: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

55、 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 )

A:唯物主义
B: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论
E:矛盾论
答案: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56、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表现在( )

A: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命运
C:阐明了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
D: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E: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命运;
阐明了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57、 ( )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

A:庸俗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马克思主义哲学
E: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社会主义 

58、 下列选项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 )

A:既坚持又发展
B:只有发展,才能真正的坚持
C: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
D:马克思主义无用论
E: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答案: 既坚持又发展 ;
只有发展,才能真正的坚持 ;
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 ;
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59、 马克思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以下哪些理论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

A: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古希腊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E:俄国经济学
答案: 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60、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
D: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E:苏联模式
答案: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6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是

A:坚定的革命性
B:彻底的科学性
C:自觉的实践性
D:绝对的解构性
E:强烈的主观性
答案: 坚定的革命性 ;
彻底的科学性 ;
自觉的实践性 

6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时代性、原创性贡献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E: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时代性、原创性贡献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3、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B: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
C: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
D: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E:为了少部分人的利益
答案: 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
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
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 ;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64、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 )

A:从创造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E:西方马克思主义
答案: 从创造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65、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 )

A: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C: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了起来
D: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融为一体
E: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答案: 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
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了起来 ;
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融为一体 

66、 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有( )

A:关于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
B:关于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观点
C: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
D: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
E:关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观点
答案: 关于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 ;
关于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观点;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 ;
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
关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观点

67、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性表现在( )

A:力求全面地认识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马克思主义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
C: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
D: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E:阐明了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客观规律
答案: 力求全面地认识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
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
阐明了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客观规律

68、 以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统一的正确表述是( )

A: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
B: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果
C:革命性优于科学性
D: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E:科学性优于革命性
答案: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 ;
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果;
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69、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 )

A:历史分析的方法
B:主观猜测的方法
C:实事求是的方法
D:群众路线的方法
E:辩证分析的方法
答案: 历史分析的方法 ;
实事求是的方法 ;
群众路线的方法 ;
辩证分析的方法 

70、 19世纪30-40年代,无产阶级接连爆发了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主要包括(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俄国十月革命
C:英国宪章运动
D:俄国二月革命
E: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起义
答案: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
英国宪章运动 ;
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起义 

7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因为这种品质( )

A: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B: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C: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D: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E: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
答案: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

72、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那个时候的资本主义发展已经经过( )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D:垄断资本主义
E:资本主义复归
答案: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73、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原因有( )

A: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B: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全世界公民的利益
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D: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E: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答案: 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74、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它的革命性表现在( )

A: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B: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C: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D: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公开申明视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
E: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否定
答案: 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
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公开申明视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

75、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原因有( )

A: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
B: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C:俄国十月革命
D: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
E: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 ;
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

76、 法国、英国、德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77、 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共产党宣言》。(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7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时代性、原创性贡献。(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79、 《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现了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0、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在1844年2月《德法年鉴》上的论文表明,他们完成了从唯物主义向唯心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1、 列宁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论断。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2、 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主观反映。(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3、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立志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开阔的胸襟和高远的理想。(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4、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5、 1876-1878年,恩格斯写出了《反杜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6、 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任何时期,都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发扬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7、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9、 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0、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1、 列宁认为,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外,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又一重大矛盾。(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2、 马克思主义还包含着其他许多知识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新闻学、军事学等,并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3、 190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4、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5、 马克思主义理论仅仅是实践的学问、革命的学问。(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6、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简单总结,并没有实质性的创造。(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7、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8、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9、 权贵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0、 关心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不一定需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作业0 导论 导论课后思考题

1、 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特征?
评分规则:  具体得分要求:1、内容政治性得当,论证详细,逻辑清晰,分值18-20分。2、内容政治性得当,论证简单,没有重大逻辑错误,分值16-17分。3、内容政治性得当,论证粗糙,逻辑比较混乱,分值10-15分。4、内容政治性不得当或没有写,分值0。

作业1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一章课后思考题

1、 依据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评分规则:  具体得分要求:1、内容政治性得当,论证详细,逻辑清晰,分值18-20分。2、内容政治性得当,论证简单,没有重大逻辑错误,分值16-17分。3、内容政治性得当,论证粗糙,逻辑比较混乱,分值10-15分。4、内容政治性不得当或没有写,分值0。

1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一章测验

1、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答案: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2、 空间的特性是 ( )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多维性
答案: 三维性

3、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4、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

A:它的存在性
B:它的物质性
C:它的可知性
D:它的矛盾性
答案: 它的物质性

5、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

A:按客观规律办事
B:通过实践这一基本途径
C: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D:具有更多的创造性
答案: 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6、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A:水
B:心
C:火
D:实践
答案: 实践

7、 马克思主义将唯物主义真正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性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社会统一于()。

A:意识
B:物质
C:上帝
D:心灵
答案: 物质

8、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辨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答案: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9、 辩证联系的含义是 ( )

A: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
B: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C: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
D: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
答案: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10、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化
答案: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量变质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答案: 对立统一规律

12、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A:相互离异、相互排斥
B:相互反对、相互否定
C:相互分离、相互转化
D: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答案: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13、 “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答案: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14、 () 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A:量变质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答案: 量变质变规律

15、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量变质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答案: 否定之否定规律

16、 ( )作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A:打坐
B:唯物辩证法
C:冥想
D:精神胜利法
答案: 唯物辩证法

17、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 )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规律。

A:思维
B:思想
C:概念
D:良心
答案: 概念

18、 西周史伯有句名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是指有差别的对立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同”是指不包含差别的二者的绝对统一。史伯认为“和”是万物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因此他主张“尚和去同”。这些思想都体现出( )方法的重要意义。

A:案例分析
B:矛盾分析
C:融合分析
D:心灵分析
答案: 矛盾分析

19、 ( )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

A:分析与综合
B:归纳与演绎
C:抽象与具体
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答案: 归纳与演绎

20、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要自觉地以( )为指导,以创新自己的方法系统。

A:分析与综合方法
B:辩证思维方法
C:抽象与具体方法
D:归纳与演绎方法
答案: 辩证思维方法

21、 ( )是辩证思维与历史眼光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的具体表现和实践运用,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

A:历史思维能力
B:辩证思维能力
C:战略思维能力
D:底线思维能力
答案: 历史思维能力

22、 ( )体现了我们对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度”的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也体现了对矛盾分析方法的自觉运用。

A:历史思维能力
B:辩证思维能力
C:战略思维能力
D:底线思维能力
答案: 底线思维能力

23、 ( )是对常规思维的突破,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

A:历史思维能力
B:辩证思维能力
C:战略思维能力
D:创新思维能力
答案: 创新思维能力

24、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答案: 形而上学观点 

25、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 )

A:任意性
B:客观性
C:能动性
D:对象性
答案: 能动性 

26、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上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答案: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27、 “我思故我在”是 (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8、 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

A: 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答案: 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29、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C: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答案: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30、 ”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 ( )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案: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1、 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 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32、 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
B: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
C:否认意识对人脑的依赖性
D: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答案: 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 

33、 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 50 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 300 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 20 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答案: 事物联系的多样

34、 因果关系的多样性,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一定要坚持( )的观点。

A: 可知论
B:发展
C:全面性
D:决定论
答案: 全面性 

35、 巴西科研人员通过反复研究,在实验室培养出具有特定系列的蛛丝蛋白,进而制作出世界上首条人造蛛丝。这种人造蛛丝不仅具有弹性好、韧性大等优点,还能够生物降解,未来有望在纺织材料、医疗和飞机船舶制造等领域得到应用。人造蛛丝的成功研制说明( )①人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必然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②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④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

A:①③
B: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 ②③ 

36、 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答案: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37、 事物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周期性体现了( )

A: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B:事物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
C: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 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
答案: 事物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 

38、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答案: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39、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论断表明( )

A:静止的无条件性
B:运动的绝对性
C:运动的有条件性
D:静止的绝对性
答案: 运动的绝对性 

40、 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C: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答案: 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41、 “人为自然界立法”是 (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二元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案: 唯心主义的观点 

4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

A:不可逆性
B:可知性
C:客观实在性
D:伸张性
答案: 客观实在性 

43、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明显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外观是否变化
答案: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44、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 )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答案: 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45、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答案: 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46、 中国明代的王守仁认为”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这是一种( )

A:庸俗唯物主义实践观
B:客观唯心主义实践观
C:旧唯物主义实践观
D:主观唯心主义实践观
答案: 主观唯心主义实践观 

47、 “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准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非决定论的观点
C: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伪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48、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辩证法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 唯物辩证法观点

49、 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答案: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0、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 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人制定的
B: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C:自然规律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要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
D:自然规律是可知的,社会规律是不可知的
答案: 自然规律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要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

51、 影片《盗梦空间》中的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其植入思想,甚至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穿越时空。这部影片( )

A:否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肯定存在决定思维
C:夸大思维的作用
D:正确揭示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E: 展现了未来的意识图景
答案: 否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夸大思维的作用

52、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爱因斯坦的这段话表明( )

A: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
B: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C: 哲学是特殊的学科
D: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E: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学科的研究起指导作用
答案: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学科的研究起指导作用

53、 ”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中,没有任何一个尘土分子的分布是偶然的”,这种观点是( )

A: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B:把因果联系与必然联系相混淆
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把一切现象看成是纯粹偶然的
E:把一切现象都看成必然的,否认偶然性的存在
答案: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把因果联系与必然联系相混淆 ;
把一切现象都看成必然的,否认偶然性的存在

54、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
B: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矛盾双方转化的方向
D: 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量变
E: 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答案:  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量变;
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55、 某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规范传统文化的课程教学,要求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这一规定的辩证法依据是( )

A:事物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E: 联系是绝对的
答案: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56、 近年来,全国多个城市频发内涝,这不断警示:百年城建必须”先下后上”,牢固基石。而良好可用的城市排水系统,正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这启示我们,在城市建设思路上应该坚持( )

A: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B: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相结合
C: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
D: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E: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 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相结合

57、 中医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中医有其独特的理论,在治疗一些疾病时遵循的医理是:治其外必治其内,治其内必治其根。下列选项中与这一医理相一致的是( )

A:内因与外因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外因
C: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E: 联系是任意的
答案: 内因与外因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外因;
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58、 下列谚语或俗语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有( )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D: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切从实际出发
E: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联系的观点
答案: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切从实际出发

59、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C: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D: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E:凸显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案: 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
凸显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60、 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 )

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
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
E: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没有任何关系
答案: 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

61、 下列属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有( )

A: 控制方法
B:信息方法
C:模型化方法
D:理想化方法
E:系统方法
答案:  控制方法 ;
信息方法 ;
模型化方法 ;
理想化方法 ;
系统方法

62、 历史上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存在并占统治地位的根源有( )

A:认识的表面性、片面性、直线性
B:自发分工的存在
C:阶级压迫和剥削阶级的偏见
D: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规模狭小
E:农民和手工业者的阶级局很性
答案: 认识的表面性、片面性、直线性;
自发分工的存在;
阶级压迫和剥削阶级的偏见;
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规模狭小

63、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表现为(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
D:毫无关系
E: 任何量变都引起质变
答案: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 

64、 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

A: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E: 联系是有条件的
答案: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
联系是有条件的

65、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表现的有( )

A: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
B: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
D: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
E:实现了唯物的自然观和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
答案: 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
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 ;
实现了唯物的自然观和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 

66、 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 )

A: 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
B: 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社会关系
C: 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D: 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物质力量
E: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答案:  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 ;
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
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物质力量 ;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67、 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 )

A:创造客观世界
B:为自然界立法
C:确立目的和计划
D: 确立事物的秩序
E:创造理论体系
答案: 创造客观世界 ;
确立目的和计划 ;
创造理论体系 

68、 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错误观点是( )

A:根据它时间上出现的先后
B: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词汇
C: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
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E: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答案: 根据它时间上出现的先后;
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词汇;
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

69、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A: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
B:富贵在天,生死由命
C:天地生而万物起
D: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悬崖了
E:万物皆备于我
答案: 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
天地生而万物起

70、 割裂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可能会导致( )

A: 唯心主义
B: 形而上学
C: 片面性
D: 形式主义
E:辩证法
答案: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片面性;
形式主义

71、 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与本质的关系是( )

A:从正面表现事物的本质
B:从反面表现事物的本质
C:歪曲表现事物的本质
D:从侧面表现事物的本质
E:从主观表现事物的本质
答案: 从反面表现事物的本质;
歪曲表现事物的本质

72、 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A: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E: 现象是本质的体现
答案: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73、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现哲学道理是(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
D: 运动是有相对的
E: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答案: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 ;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74、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今天,我们不仅要批判和继承,更要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从哲学上看,这一认识坚持了( )

A:一分为二的观点
B: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观点
C:辩证否定观
D:联系的客观性观点
E: 世界是物质的
答案: 一分为二的观点 ;
辩证否定观

75、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

A:”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B:”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C:”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D:”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E: “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
答案: “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76、 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使人无法认识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77、 意识是人脑的产物,就象肝脏里分泌胆汁一样,意识也是人脑分泌出来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78、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79、 只有从联系中才能真正把握事物,这是辩证法的观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0、 必然和偶然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和衰亡过程中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1、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2、 错误思想、理论乃至荒唐的宗教迷信观念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3、 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4、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的一对范畴。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5、 客观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唯心辩证法。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6、 度是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7、 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康德的先验论。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9、 “白马非马”的命题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0、 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一因多果。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1、 发展就是运动,运动就是发展。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2、 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3、 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4、 不论是主观还是客观唯心论,实质都一样,即都把精神奉为世界的本原。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5、 现实和可能相互转化。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6、 辩证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7、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依据。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8、 假象是一种错觉。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9、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0、 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测验

1、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答案: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
D:意识形态
答案: 生产方式

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A:两者相互并存
B:两者相互决定
C:两者相互制约
D: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作用于前者
答案: 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作用于前者

4、 ( )的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突出标志。

A:自然科学
B:核电站
C:哲学社会科学
D:军事学
答案: 哲学社会科学

5、 生产力诸要素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或主导因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答案: 劳动者

6、 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答案: 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7、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A:是能动而积极的
B:是能动的,又是消极的
C: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D:是无法判别的
答案: 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8、 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

A: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体
B: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统一体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D:经济体制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答案: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9、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的矛盾、社会与环境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答案: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10、 ()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
答案: 生产力

11、 在社会发展过程的矛盾系统中,各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存在()的区别。

A:和平与非和平
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C:形式与非形式
D:内容与非内容
答案: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12、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

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的矛盾
C:丰盈与贫乏的矛盾
D:少数与多数的矛盾
答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3、 ()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科学技术
B:革命
C:改革
D:阶级斗争
答案: 阶级斗争

14、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案: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5、 马克思主义的()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A:哲学方法
B:劳动价值方法
C:商品经济方法
D:阶级分析方法
答案: 阶级分析方法

16、 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17、 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

A:人及其活动
B:有血有肉的人及其活动
C:自然存在的人及其活动
D:现实的人及其活动
答案: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

18、 人的现实本质是()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一切社会关系总和
D:一切生产关系总和
答案: 一切社会关系总和

19、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 ()

A:社会革命是历史火车头的原理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20、 从认识根源看,()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停留在历史现象的表面,把活跃在历史前台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而无视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历史活动的作用。

A:唯心主义理论
B:剩余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
D:英雄史观
答案: 英雄史观

21、 唯物史观立足于()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

A:上帝
B:如来
C:可能的人
D:现实的人
答案: 现实的人

22、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历史人物
B:杰出人物
C:现实的人
D:人民群众
答案: 人民群众

23、 必须明确,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A:无产阶级领袖
B:唯心主义理论
C:主观理论
D:客观规律
答案: 客观规律

24、 ()不同于以往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所代表的是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他们是人而不是神,必然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有时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在评价他们历史功绩时,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A:无产阶级领袖
B:蒋介石
C:秦始皇
D:成吉思汗
答案: 无产阶级领袖

25、 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原因,主要应当从( )。

A:地理环境中去寻找
B:意识形态中去寻找
C:上层建筑中去寻找
D:生产方式中去寻找
答案: 生产方式中去寻找

26、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答案: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27、 道德的特点在于( )。

A:它是靠政治法律设施的保障来实现人们行为的规范 
B:它是仅仅在阶级社会中存在和起作用的社会意识形式
C:它是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而起作用的人们行为的规范
D:它是由国家制定和强制执行的人们行为的准则
答案: 它是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而起作用的人们行为的规范

28、 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之所以是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是因为它们( )。

A:大多直接同生产力相联系
B:反映并服务于特定的经济基础
C:反映的是并不属于特定的经济基础的社会现象
D:都是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答案: 反映并服务于特定的经济基础 

29、 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特别是无产阶级的( )所提出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

A:生产力
B:个人
C:普通人
D:领袖人物
答案: 领袖人物

30、 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道德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科学技术
答案: 国家政权 

31、 ( )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它们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A:资本家
B:地主
C:人民群众
D:著名演员
答案: 人民群众

32、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是( )。

A:是否承认个人的作用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运动的特殊性
答案: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3、 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 )。

A:杰出人物
B:生产工具
C:历史人物
D:英雄人物
答案: 生产工具 

34、 ( )是阶级社会必然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并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全部发展过程。

A:生产方式
B:阶级斗争
C:社会存在
D:物质生产
答案: 阶级斗争

35、 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 )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A:同水平
B:同层次
C:不同层次
D:同标准
答案: 不同层次 

36、 ( )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

A:唯心主义方法
B:折中主义方法
C:历史分析方法
D:历史循环论方法
答案: 历史分析方法

37、 国体是指( )。

A:国家的经济体制
B:国家的政治体制
C:国家的法律制度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答案: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38、 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B: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答案: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39、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
C:性质
D:政体
答案: 性质

40、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答案: 科学技术

41、 ”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

A: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自发的发展过程
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
C: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D: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不受意识影响的过程
答案: 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42、 社会主要矛盾是( )的具体体现。

A:社会基本矛盾
B:社会程度
C:社会状况
D:社会数量
答案: 社会基本矛盾

43、 ”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段话( )。

A: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
B:确认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
C:承认国家是个历史范畴
D: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答案: 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44、 改革是同一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A:完全质变
B:部分质变
C:完全解放
D:完全实现
答案: 部分质变

45、 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人口环境
D:自然条件
答案: 生产力

46、 ”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 )。

A:历史唯物主义
B:历史唯心主义
C:历史主义
D:自然主义
答案: 历史唯心主义 

47、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实现人民对( )向往的奋斗目标。

A:美好生活
B:新时代
C:小康社会
D:共产主义
答案: 美好生活 

48、 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答案: 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49、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答案: 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50、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A:劳动技能
B:科学技术
C:生产管理
D:生产工具
答案: 生产工具

51、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展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
C:无论哪能一种社会都不能使生产力充分发展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E:社会形态不具有多样性
答案: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
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52、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所描写的东西决非出自想象和虚构,而是无处不存在、无处不发生的东西。他说他自己不过是一个客观地观察他周围活动着的人物和发生着的事件的人。他说:”法国本身正在创造自己的历史,我不过是一个记述它的书记而已。””我一面作恶行和善德的记录,描写性格,记述社会生活中的最主要事件,一面恐怕写着历史却忘却了的历史–正在描写风俗史。”巴尔扎克的话表明( )。

A:社会意识的产生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
D: 社会意识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E: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物质方面
答案: 社会意识的产生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
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 ;
社会意识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53、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国家政权
D:科技知识
E:生产方式
答案: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54、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在( )。

A:经济基础的变更会立即引起整个上层建筑发生根本变革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具有独立性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D: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E: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答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55、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是因为这两对矛盾( )。

A:制约和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矛盾
B: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D:囊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
E:并不制约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答案: 制约和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矛盾 ;
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
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56、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改变生产方式
C:改变生活方式
D:改变政治结构
E:改变历史进程
答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改变生产方式;
改变生活方式 

57、 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说( )。

A:只要先进的生产关系一经建立,生产力就会自然而然的向前发展了
B: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扫清障碍
C: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D:需要选择适当的经济体制,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
E:需要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
答案: 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扫清障碍 ;
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
需要选择适当的经济体制,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 ;
需要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

58、 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命题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

A: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D: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E:杰出人物创造历史
答案: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59、 国家是( )。

A: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B:是调节社会各种利益的机关
C:是统治阶段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D:是保卫国家独立和领土主权的组织
E: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答案: 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
是统治阶段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是保卫国家独立和领土主权的组织;
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60、 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可见,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 )。

A: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B: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C: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
D:革命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E:革命能实现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答案: 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
革命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1、 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它不是( )。

A:引起革命的原因
B:决定社会性质的因素
C: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
D:社会制度更替的决定力量
E: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
答案: 引起革命的原因;
决定社会性质的因素 ;
社会制度更替的决定力量 

62、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

A:劳动发展的历史
B: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
C: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
D:物质资料生产者活动的历史
E:英雄创造历史
答案: 劳动发展的历史;
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 ;
物质资料生产者活动的历史 

63、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 )。

A: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
B:国体相同,政体可以不同
C:同一国体可以采取任何政体
D:国体有阶级性,政体没有阶级性
E:政体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
答案: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
国体相同,政体可以不同 ;
政体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

64、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E: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完全同步
答案: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
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65、 历史英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他们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别人强烈
B: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
C:有些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在特殊的条件下,运用其权力满足社会的某些需要,对历史发展也会起某种甚至是重大的促进作用
D: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教育家等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E:伟大历史人物可以选择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
答案: 他们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别人强烈;
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 ;
有些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在特殊的条件下,运用其权力满足社会的某些需要,对历史发展也会起某种甚至是重大的促进作用 ;
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教育家等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66、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 )。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E: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答案: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67、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 ( )。

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标志
B: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决定因素
C:区分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
D:区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
E:衡量社会道德水平的客观标志
答案: 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决定因素 ;
区分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 

68、 恩格斯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以下阐述正确的有( )。

A: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B:自然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不同地理环境不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D: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
E: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答案: 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
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 ;
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69、 恩格斯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该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一论断表明改革( )。

A: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
B: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E:是社会主义本质
答案: 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
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70、 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其对生产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有( )。

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B: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C: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D: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第三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E: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答案: 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第三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71、 阶级产生的经济前提是( )。

A: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随着社会分工而产生的产品交换,出现生产资料私有制
D:生产有了一定发展但发展不足
E: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
答案: 剩余产品的出现 ;
随着社会分工而产生的产品交换,出现生产资料私有制 ;
生产有了一定发展但发展不足 

72、 社会形态更替有规律,但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 )。

A: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B: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C: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矛盾运动的结果
D: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E: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否定了社会形态的统一性
答案: 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73、 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有( )。

A:劳动创造了人脑
B:劳动创造了人手
C: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D:劳动产生了意识和人类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
E: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
答案: 劳动创造了人脑;
劳动创造了人手 ;
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
劳动产生了意识和人类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
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 

74、 列宁指出旧历史观的缺陷是看不到( )。

A: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B:人们历史活动的物质动因
C: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D:社会运动的特殊性
E: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答案: 人们历史活动的物质动因 ;
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75、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是( )。

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B: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
C: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前提
D:人的发展决定社会发展
E:人的发展越全面,社会就越发展
答案: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
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 ;
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前提 ;
人的发展越全面,社会就越发展 

76、 阶级是一个政治范畴。(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77、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78、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先进文化是有效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79、 社会改革和革命没有根本差别,因为它也是解放生产力。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0、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必然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1、 唯物史观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上的革命性变革。(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2、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3、 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4、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5、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6、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突出标志。(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7、 国家的产生是人们订立”原始契约”的结果。(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8、 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9、 先有辩证唯物主义,后有历史唯物主义。(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0、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1、 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2、 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3、 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4、 ”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识历史的必由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作出正确的选择,就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大有作为。”(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5、 历史人物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6、 阶级是一个文化范畴。(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7、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8、 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缓和。(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9、 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存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意识(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0、 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对社会心理起指导和影响作用。(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测验

1、 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践是指()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C: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D:人们的精神活动活动
答案: 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 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的关系,最根本是()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改造关系
D:反映关系
答案: 实践关系

3、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阐明()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案: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答案: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5、 理性认知的特点是()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
D:形象性、直接性
答案: 抽象性、间接性

6、 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地一次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答案: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7、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

A:人们的认识欲望是无止境的
B: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度的
C:事物的本质是深刻的
D:主客观条件限制和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答案: 主客观条件限制和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8、 真理是()

A:在现有知识条件下的正确认识
B:永恒不变的正确认识
C:客观规律
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答案: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9、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

A:正确性
B:科学性
C:一元性
D:真实性
答案: 一元性

10、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

A:可变性、多元性
B:有条件性、有限性
C:暂时性、多样性
D:不稳定性、多变性
答案: 有条件性、有限性

11、 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是( )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
答案: 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

12、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D:它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答案: 它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13、 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
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都具有历史性
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答案: 实践对真理的检验都具有历史性

14、 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是实践的()

A:唯一尺度
B:价值尺度
C:真理尺度
D:客观尺度
答案: 价值尺度

15、 对于任何价值评价的主体而言,正确的价值评价只能是()

A:与主体及其需要相符合的价值评价
B:与主体的具体特点相符合的价值评价
C:与主体的客观状态相符合的价值评价
D:与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为根本的价值评价
答案: 与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为根本的价值评价

16、 () 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知识,探索和掌握真理。

A:观察世界
B:解释世界
C:认识世界
D:改造世界
答案: 认识世界

17、 ( ) 改造世界是人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和生活方式。

A:观察世界
B:解释世界
C:认识世界
D:改造世界
答案: 改造世界

18、 ()是按照固有规律运行的,不可能自动满足主体的愿望和需要,因而主观和客观经常处于矛盾状态之中,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动力,正是这一矛盾的驱动,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呈现出不断深入和扩展的过程。

A:观察世界
B:解释世界
C:认识世界
D:客观世界
答案: 客观世界

19、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的基础是(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A:宇宙
B:人
C:世界
D:实践
答案: 实践

20、 ( )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

A:认识必然和争取自由
B:认识自由和争取必然
C:认识内心和争取出世
D:认识出世和争取入世
答案: 认识必然和争取自由

21、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一切从本本出发
C:一切从良心出发
D:一切从感觉出发
答案: 一切从实际出发

22、 (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领导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A:实事求是
B:埋头苦干
C:集中精力
D:凝神静气
答案: 实事求是

23、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包含着()的发展过程。

A:平淡
B:激情
C:创新
D:平静
答案: 创新

24、 今天的实践不能完全检验今天人们提出的全部认识,这说明( )

A: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
B:实践标准具有绝对性
C: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D:实践标准具有稳定性
答案: 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25、 ( )是相对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根本错误。

A:坚持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
B:强调真理是一个过程
C:反对把知识凝固化
D: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答案: 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26、 求真务实,就要鲜明地杜绝( )

A:享乐主义
B:形式主义
C:辩证法
D:反映论
答案: 形式主义

27、 蜘蛛织网,蜜蜂筑巢,都是很精致的活动,但这不是实践,因为它们的活动不符合( )

A:实践的客观性原理
B:实践的物质性原理
C:认识决定实践的原理
D: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原理
答案: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原理

28、 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段话强调的是( )

A:认识的任务在于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B:认识的任务在于运用客观规律解释世界
C:只要了解了客观规律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D: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答案: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29、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A:诡辩论的观点
B:实用主义的观点
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30、 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答案: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31、 ”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表明( )

A:客观条件是制约人们认识的决定因素
B: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C:由于多方面的主观原因,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会有所不同
D:人们无法真正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
答案: 由于多方面的主观原因,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会有所不同

32、 主客观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 )

A:科学
B:实践
C:理论
D:理论
答案: 实践

33、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是( )

A:参与学术活动
B:通过实践获取感性材料
C:理性思考
D:判断科学性
答案: 通过实践获取感性材料

34、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D: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毫无用处
答案: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35、 人们只有在认识()的基础上才有自由的活动。

A:必然
B:物质
C:主观
D:意识
答案: 必然

36、 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答案: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37、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这体现出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主观意识性
答案: 自觉能动性

38、 列宁说”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每一个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表明了列宁对待客观事实的态度是( )

A:从个别现象出发,就事论事
B:从揭示规律的高度,实事求是
C:从社会历史的发展中找到个别事物的联系
D:历史环境有其偶然性,没有过多的研究价值
答案: 从揭示规律的高度,实事求是

39、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勇于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坚持实事求是所要求的( )

A:解放思想
B:宗教发展
C:宇宙之源
D:以民为本
答案: 解放思想

40、 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的导向因素,这体现价值评价的( )

A:导向功能
B:制约功能
C:规范功能
D:激励功能
答案: 导向功能

41、 真理在内容上是( )

A:主观的
B:客观的
C:永恒的
D:相对的
答案: 客观的

42、 ( )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念和反映。

A:感觉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答案: 概念

43、 自由是指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 )状态。

A:单方面发展
B:消极反抗
C:协同合作
D:自觉自主
答案: 自觉自主

44、 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答案: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45、 化为指导思想,用以支配行为的认识路线是( )

A:思想路线
B:组织路线
C:群众路线
D:政治纲领
答案: 思想路线

46、 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表现为( )

A:真理是多元的
B:真理是客观的
C:真理是相对的
D:真理是永恒的
答案: 真理是客观的

47、 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

A:人的主观想象
B:人脑的错误判断
C:客观世界
D:落后的思想意识
答案: 客观世界

48、 ”抽象的思维”阶段指的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特殊-一般-特殊
D:具体-抽象-具体
答案: 概念-判断-推理

49、 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坚持实事求是所要求的( )

A:从严治党
B:与时俱进
C:严肃政风
D:群众路线
答案: 与时俱进

50、 相比健康人,药物对于病人来说更加具有直接的价值,这体现价值的( )

A:客观性
B:普适性
C:主体性
D:实践性
答案: 主体性

51、 下列体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是( )

A: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机遇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E:实践出真知
答案: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实践出真知

52、 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 )

A:受到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C: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D: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终极真理
E: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答案: 受到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53、 感性认识是( )

A:认识的基础
B:是认识发展的第一阶段
C: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
D:对事物本质联系的反映
E:对事物表面联系的反映
答案: 是认识发展的第一阶段;
对事物表面联系的反映

54、 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共同具有的观点有(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E:认识是主动的创造过程
答案: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55、 实践的真理尺度,是( )的。

A: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
B:不符合客体的本质特征
C:反映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D:主观符合客观
E:符合主体的实践需要
答案: 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
反映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主观符合客观

56、 对自由和必然的关系界定正确的是,二者( )。

A: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唯一要素
B:贯穿人类存在和发展始终
C:成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矛盾
D:是制约人类进步的物质因素
E: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动力
答案: 贯穿人类存在和发展始终;
成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矛盾;
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动力

5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B:实践具有客观性的特点
C: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判定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客观的社会实践结果为依照
E: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和纽带
答案: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性的特点;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判定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客观的社会实践结果为依照;
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和纽带

58、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发展,这说明( )

A:真理都是具体的
B: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D: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E: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转化的过程中
答案: 真理都是具体的;
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转化的过程中

59、 价值的客观性内涵包括( )

A: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是客观的
B:人的需要是客观的
C:人的各种需要归根到底是自然需要
D:客观事物的价值的是客观存在的
E: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答案: 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是客观的;
人的需要是客观的;
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60、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创新活动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A:知识创新
B:理论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E:实践创新
答案: 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

61、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是( )

A:与时俱进
B:一切从事实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E: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答案: 一切从事实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2、 理性认识是( )

A:认识的起点
B:对事物本质联系的反映
C: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
D:对事物外部联系的反映
E:对事物表面联系的反映
答案: 对事物本质联系的反映;
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

63、 对于检验真理的标准,以下属于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

A:应当以”圣人”的意见为标准
B:应当以自己的观念、意见为标准
C:应当以多数人的意见为标准
D:应当以社会实践为标准
E:应当以是否有用为标准
答案: 应当以”圣人”的意见为标准;
应当以自己的观念、意见为标准;
应当以多数人的意见为标准;
应当以是否有用为标准

64、 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这是因为( )

A: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
B: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C:实践构成了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
D: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
E:实践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与社会本质
答案: 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
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实践构成了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
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
实践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与社会本质

65、 关于价值评价,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真理评价高于价值评价
B:价值评价高于真理评价
C:价值评价以真理性认识为根据
D:价值评价比真理评价更有效
E:是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答案: 真理评价高于价值评价;
价值评价以真理性认识为根据;
是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66、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论断揭示了( )

A: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B:认识是一个辩证的无限发展过程
C: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E:认识过程的总的规律
答案: 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认识是一个辩证的无限发展过程;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认识过程的总的规律

67、 人们在剧场欣赏某一戏剧,有人听之入神,有人听之乏味,有人为之悲泣,有人不为所动。这种意识反映的不同是由于( )

A:人们的生活经历不同
B:人们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的欣赏能力不同
C:人们的风俗习惯不同
D:人们当时的主观精神状态不同
E:人们当时的情感价值观不同
答案: 人们的生活经历不同;
人们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的欣赏能力不同;
人们的风俗习惯不同;
人们当时的主观精神状态不同;
人们当时的情感价值观不同

68、 关于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B:是由感觉、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
D: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E:是由概念、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答案: 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
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69、 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意见视为真理,这是( )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充分相信群众,使群众掌握真理
C:否认了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
D: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E:唯心主义真理论
答案: 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否认了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
唯心主义真理论

70、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绝对真理
B: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相对真理
C:马克思主义具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两种属性
D:马克思主义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E: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答案: 马克思主义具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两种属性;
马克思主义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71、 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 )的过程。

A:发现问题
B:筛选问题
C:研究问题
D:分析问题
E:解决问题
答案: 发现问题;
筛选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72、 真理的绝对性是( )

A:真理的客观性
B:真理的无条件性
C: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
D:真理是永恒的、不变的
E: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
答案: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

73、 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 )

A:实践关系
B:价值关系
C:评价关系
D:审美关系
E:认识关系
答案: 实践关系;
价值关系;
审美关系;
认识关系

74、 下列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符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句句是真理,应该坚持永远句句照办
B: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在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
E: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必须坚持,已经过时的个别结论要修改
答案: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必须坚持,已经过时的个别结论要修改

75、 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

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
D: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
E:感觉具有具体性,概念具有抽象性
答案: 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
感觉具有具体性,概念具有抽象性

76、 从概念、判断到推理,是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77、 认识是对先天已有知识的回忆,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78、 认识世界,就是人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现存方式,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和生活方式。()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79、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为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指导。()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0、 雕塑《断臂维纳斯》在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被认为是艺术杰作,而在中世纪则被视为女妖,这证明价值评价常常会产生错乱。()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1、 真理的相对性指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践标准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3、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4、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由自由走向必然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5、 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6、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旧唯物主义真理观都是科学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7、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的革命的本质。()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8、 实践活动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为最终目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9、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一个历史过程。()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0、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1、 实践的价值尺度指人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2、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3、 对于特定的客观事物,真理不仅仅有一个。()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4、 实践是理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5、 实用主义者认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要看其是否有用。()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6、 一切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先验论。()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7、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8、 有用即真理是指不同主体对客观真理的不同评价,并非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9、 判断是对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0、 真理的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都是一元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作业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课后思考题

1、 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谈谈应怎样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评分规则:  具体得分要求:1、内容政治性得当,论证详细,逻辑清晰,分值18-20分。2、内容政治性得当,论证简单,没有重大逻辑错误,分值16-17分。3、内容政治性得当,论证粗糙,逻辑比较混乱,分值10-15分4、内容政治性不得当或没有写,分值0。

作业2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课后思考题

1、 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没有纯儿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请谈谈这段论述对于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有什么帮助和启示?
评分规则:  具体得分要求:1、内容政治性得当,论证详细,逻辑清晰,分值18-20分。2、内容政治性得当,论证简单,没有重大逻辑错误,分值16-17分。3、内容政治性得当,论证粗糙,逻辑比较混乱,分值10-15分。4、内容政治性不得当或没有写,分值0。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四章测验

1、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没有关系
D:时而成正比,时而成反比
答案: 成反比

2、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答案: 抽象劳动

3、 具体劳动( )。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答案: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为尺度的。

A:具体劳动
B: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
D:个别劳动
答案: 简单劳动

5、 商品价格( )。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都成正比
D: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都成反比
答案: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6、 ( )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A:欲望与满足的矛盾
B:私有和公有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矛盾
答案: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 )也需要作出新的认和界定。

A:生活性休闲
B:生产性劳动.
C:消费性体验
D:价值创造
答案: 生产性劳动.

8、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前提是( )。

A: 有一定的货币积累
B: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
C:有愿意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
D:劳动力成为商品
答案: 劳动力成为商品

9、 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 )。

A:它的价值可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
B:价值中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C: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商品
D: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答案: 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10、 资本流通的完整形式是()。

A:G—W—G
B:W—G—W
C:G—G
D:G—W—G’
答案: G—W—G’

11、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殖过程是指( ),.

A:活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
B:活劳动转移旧价值的过程
C: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D:从一定点开始转移旧价值的过程
答案: 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12、 资本的本质是( )。

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
B:购买劳动力的货币
C:购买商品的货币
D: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答案: 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3、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

A: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资本额逐渐增大
C:扩大再生产
D: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冉去剥削工人创造的更多的剩余价值
答案: 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冉去剥削工人创造的更多的剩余价值

14、 资本技术构成是指( )。

A:劳动者和科学技术的结合程度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C:生产中由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D:各企业中手工操作与自动化之间量的比例
答案: 生产中由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15、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必经阶段是( )。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答案: 危机阶段

16、 ( )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建立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同时,其作为上层建筑,又反过来保护其经济基础,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A: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文化制度
D:资本主义管理制度
答案: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7、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是( )统治的职能,即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运用手中掌握的政府机构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控制,使社会生活保持在统治阶级所制定的秩序要求之内。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文明
答案: 政治

18、 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 )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
C:地主阶级
D:官僚阶级
答案: 资产阶级

19、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符合自身利益和要求的“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分权制衡”“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博爱”等政治思想,并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了( )的国家。

A:资本主义自由
B:资本主义专制
C:资本主义民主制
D:资本主义法制
答案: 资本主义民主制

20、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 )制衡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行使,形成各主体之间的“制衡”。

A:私有权
B:合权
C:分权
D:共享权
答案: 分权

21、 ( )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法律、哲学、伦理、历史、文学、宗教等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学说,都属于此范畴,其中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主要是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观念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观念。

A: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B:资本主义政治
C:资本主义伦理
D:资本主义历史
答案: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22、 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 )统治下的民主。

A:精英
B:贫民
C:有钱人
D:知识分子
答案: 精英

23、 哪个政党执政还是下野,由哪个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要求的政治人物充当国家元首,一般都是通过( )制度的运行,根据竞选结果来决定的。

A:选举
B:推举
C:抓阄
D:博弈
答案: 选举

24、 ( )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

A:统治阶级
B:政党
C:社会团体
D:领导人
答案: 政党

25、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的过程。

A:交换价值
B:价值
C:使用价值
D:剩余价值
答案: 使用价值

26、 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分类标准是( )。

A: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B:资本的实体形态不同
C: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D: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中的地位不同
答案: 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27、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A:资产阶级革命
B:地理大发现
C:雇佣劳动
D: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 资本原始积累

28、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以( )为基础。

A:预期收益
B:分配机制
C:生产效率
D:实际占有
答案: 实际占有

29、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产生途径说法正确的是( )

A:商人积累的财富逐渐失去
B:商人和高利贷者在封建社会才出现
C:商人逐渐控制了商品生产者
D:小生产者和销售市场的联系并未被割断
答案: 商人逐渐控制了商品生产者

30、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

A:扩大再生产
B:简单再生产
C:循环再生产
D:资本价值增殖
答案: 扩大再生产

31、 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必须不断地、周而复始地循环,才能不断地带来( )

A:剩余价值
B:资本集中
C:资本积累
D:资本循环
答案: 剩余价值

32、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答案: 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33、 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发展的新阶段,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实质上是( )

A:完全人身依附
B:”自由””平等”的买卖关系
C:雇佣劳动关系
D:共同协作
答案: 雇佣劳动关系

34、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表明( )。

A: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
B:事物的新性质不过是人主观增添给普通物的
C:主观能动性能够决定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D:资本主义是一个永恒范畴
答案: 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

35、 价值规律是和( )有关的基本规律

A:货币流通
B:资本流通
C:商品生产
D:资本循环
答案: 商品生产

36、 关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C:二者统一于商品中
D:二者完全不能并存
答案: 二者完全不能并存

37、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与( )相适应而发展起来的。

A:社会主义
B: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答案: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38、 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

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
答案: 超额剩余价值

39、 把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划分为第I部类和第II部类的依据是( )

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
B:社会总产品的交换形式
C: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形式
D: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
答案: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

40、 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200万元,其中一次生产耗费不变资本100万元,购买劳动力部分80万元,生产出商品价值300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 )

A:300%
B:100%
C:200%
D:150%
答案: 150%

41、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 )实现的。

A: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B: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C:增强对劳动者的压榨
D:可变资本投入的增加
答案: 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42、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为( ),在战胜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答案: 上层建筑

43、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

A:剩余价值
B:资本二重性
C:劳动二重性
D:商品二重性
答案: 劳动二重性

44、 马克思说:”黑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纺纱机之所以能够从纺棉花的机器变成资本,是因为( )

A:纺纱机与劳动力结合能够生产出社会需要的商品
B:纺纱机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C:资本家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
D:资本可以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
答案: 资本家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

45、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的利润为25万元,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率为125%,则该资本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 )。

A:3:1
B:2:1
C:5:1
D:4:1
答案: 4:1

46、 从政党制度的类型上看,大致有两党制和()等形式。

A:一党制
B:多党制
C:单党制
D:混合党制
答案: 多党制

47、 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C:资本积累
D:资本积聚与集中
答案: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48、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各个部分( )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答案: 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4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实际上,在商品市场上同货币所有者对立的不是劳动,而是工人。”这说明资本家购买的是( )。

A:工人的劳动
B:工人的人身自由
C:工人的劳动能力
D:工人的消费能力
答案: 工人的劳动能力

50、 在资本主义社会,( )原则强调的其实只是政治权利,而忽视和不承认人的生存权、发展权。

A:分权制衡原则
B:主权在民原则
C:人权原则
D:公平正义原则
答案: 人权原则 

5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在( )

A: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B:单个企业内部生产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经济文化需要不断发展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需要的矛盾
E: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答案: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单个企业内部生产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间的矛盾

52、 下列关于劳动力的价值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由劳动者本身的价值决定的
B:包括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包括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包括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E:包括劳动者日常生活支出的费用
答案: 包括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包括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包括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53、 小王看中了一套78平米的小户型,折后总价为50万元,小王支付首付30万,打算贷款20万,预计每月按揭1000元则该购房过程中所体现的货币职能有(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
答案: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54、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读者,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与联系是( )

A: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垫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全部垫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C: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D:利润率的变动与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E:利润量总是小于剩余价值量
答案: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垫付资本的比率;
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全部垫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利润率的变动与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55、 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积累是( )

A: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B: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C: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D: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降低趋势的根本原因
E:使用价值的源泉
答案: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56、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和成熟,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B: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C: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过程宣告完成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成熟
E: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地位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答案: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和成熟,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地位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57、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B:它是超越历史、超越民族和超越阶级的,因而具有普世性
C: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D:资本主义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E:资本主义民主是抽象的、绝对的,因而也是真实的、广泛的
答案: 它是超越历史、超越民族和超越阶级的,因而具有普世性;
资本主义民主是抽象的、绝对的,因而也是真实的、广泛的

58、 资本拜物教的主要观点是( )

A:资本本身就具有一种能使价值增殖的魔力
B:资本就是一种具有独特的超社会的神秘的物
C:货币、生产资料、商品等物天然就是资本
D:资本作为商品流通的要素不能被消灭
E:商品的性质掩盖了人与人的关系
答案: 资本本身就具有一种能使价值增殖的魔力;
资本就是一种具有独特的超社会的神秘的物;
货币、生产资料、商品等物天然就是资本

59、 关于资本有机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B: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趋势
C: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不可避免地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D: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E:资本有机构成随着科技进步会趋于稳定
答案: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趋势;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不可避免地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60、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的,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生产者( )

A:他们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他们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C:他们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D:他们的商品交换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E:他们能够同时获得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答案: 他们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他们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他们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61、 关于资本主义工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资的形式主要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B:其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实际工资不断呈现降低趋势
D:完全协调了劳资关系
E: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答案: 工资的形式主要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其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62、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生和本质,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
B: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C: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上层建筑服务
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
E: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伴随资本主义产生而产生
答案: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上层建筑服务;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伴随资本主义产生而产生

6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A:形式上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
B:本质特征是生产的绝对过剩
C:实际上是以强制的方式解决社会再生产实现问题的途径
D: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出周期性特点
E:经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答案: 形式上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
实际上是以强制的方式解决社会再生产实现问题的途径;
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出周期性特点;
经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64、 ”物美价廉”的购物标准说明了( )

A:”物美”是使用价值的标准
B:”价廉”是价值的标准
C: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D:商品的两个属相是对立统一的
E:物美价廉是不可能实现的市场目标
答案: “物美”是使用价值的标准;
“价廉”是价值的标准;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两个属相是对立统一的

6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A: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B: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C: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指导意义
D: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E: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答案: 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指导意义;
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66、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社会意义体现在( )

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B: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
C: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D:为透视了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的本质提供了科学基础
E:剖析了人类的历史命运
答案: 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
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67、 对资本主义经济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B: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或发达形态
D: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财富表现为一种惊人的庞大的商品堆积
E:单个商品表现为它的元素形式
答案: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或发达形态;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财富表现为一种惊人的庞大的商品堆积;
单个商品表现为它的元素形式

68、 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意义在于( )

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
E: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答案: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
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69、 对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以下评价合理的有( )

A:它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B: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
C: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
D: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E:是对资本主义尚不科学的认识
答案: 它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
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
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70、 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 )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增加年剩余价值额
C:节省预付资本
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E: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
答案: 增加年剩余价值额;
节省预付资本;
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

71、 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应该理解为( )

A:资本就是生产资料
B: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资本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D: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
E:资本就是剥削关系
答案: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

72、 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的关系是( )

A: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唯一结果
B:资本积累的变化不会引发资本积聚的变动
C:资本积累越多,资本积聚的规模就越大
D: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E: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
答案: 资本积累越多,资本积聚的规模就越大;
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

73、 ”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世界的拜物教性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只有采取商品的形式才能进行交换,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只有采取同质的价值形式才能在交换中体现出来
B:劳动量只有采取价值量这一物的形式才能进行计算和比较
C:生产者的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质只有采取商品之间即物与物之间相交换的形式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
D:商品拜物教等同于资本拜物教
E:商品拜物教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式
答案: 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只有采取商品的形式才能进行交换,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只有采取同质的价值形式才能在交换中体现出来;
劳动量只有采取价值量这一物的形式才能进行计算和比较;
生产者的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质只有采取商品之间即物与物之间相交换的形式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

74、 美国导演迈克尔·穆尔的纪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关注。”资本主义”为何与”爱情故事”联系起来呢?穆尔解释说,这是一种”贪欲之爱”,喜爱财富的人不仅爱他们自己的钱,也爱你口袋中的钱……很多人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真见鬼,就说出来吧。这就是”资本主义”对金钱的”贪欲”与资本主义连为一体。这是因为

A:资本家就是人格化的资本
B:赚钱体现了人的天然本性
C: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殖
D: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E: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促进了人类进步
答案: 资本家就是人格化的资本;
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殖;
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75、 ”商品转化为货币”被马克思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如果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商品变为货币,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B:商品生产者关心商品使用价值,如果卖不出去,使用价值就白费了
C:如果商品不能按价值交换,商品生产者可能亏本,甚至破产
D:只有商品变为货币,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E:这是商品拜物教的表现
答案: 只有商品变为货币,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者关心商品使用价值,如果卖不出去,使用价值就白费了;
只有商品变为货币,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是商品拜物教的表现

76、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77、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使用价值源泉。(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78、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79、 商品经济是以满足自身和经济单位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0、 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1、 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观念在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启发民众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保证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2、 在相同的劳动时间里,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3、 所有制的现实经济形态上升为法律形态,即所有权范畴。(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4、 具体劳动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5、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6、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来测量。()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7、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只能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的方式,将出卖了劳动力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生产并取得剩余价值。(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8、 生产自动化在参加产品的生产时其价值不发生增殖,只发生转移。(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9、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是占有劳动力。(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0、 主权在民原则是整个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的支柱()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1、 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价值,而是使用价值。(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2、 在美国,立法权属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国会的立法权受到宪法保护和严格限制。()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3、 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经济,指生产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4、 民主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5、 货币的产生使得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6、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的基础。(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7、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符合自身利益和要求的”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等政治思想。()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8、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9、 意识形态来自统治阶级的实践,与统治阶级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并已经内化为阶级成员的基本信念。()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0、 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的实际上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商品。(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作业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

1、 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评分规则:  具体得分要求:1、内容政治性得当,论证详细,逻辑清晰,分值18-20分。2、内容政治性得当,论证简单,没有重大逻辑错误,分值16-17分。3、内容政治性得当,论证粗糙,逻辑比较混乱,分值10-15分。4、内容政治性不得当或没有写,分值0。

作业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五章课后思考题

1、 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评分规则:  具体得分要求:1、内容政治性得当,论证详细,逻辑清晰,分值18-20分。2、内容政治性得当,论证简单,没有重大逻辑错误,分值16-17分。3、内容政治性得当,论证粗糙,逻辑比较混乱,分值10-15分。4、内容政治性不得当或没有写,分值0。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五章测验

1、 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

 
答案: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2、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私人垄断资本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以致严重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在客观上推动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资本进一步发展,并进而向国际垄断资本扩展,以谋求高额垄断利润。

 
答案: 金融垄断

3、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统治的实现手段主要是( )。

 
答案: 参与制

4、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 )。

 
答案: 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5、 跨国公司是由( )。

 
答案: 一国的或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分工是()。

 
答案: 工业国与原料国之间的垂直分工

7、 对于垄断资本家来说,采用新技术的原因是( )。

 
答案: 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 

8、 以下不属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

 
答案: 文化全球化

9、 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是一种私人资本家联合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其特点是资本占有主体多元化,而资本的使用具有整体性,作为资本所有者的股东,仅凭借所有权凭证即股票,以股息的形式得到一部分剩余价值,整个股份资本由职业经理人直接管理和控制,生产资料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发生分离,所有权与( )不再统一。

 
答案: 控制权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答案: 法人资本所有制

11、 下列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有()

 
答案: 经济基础的变化

12、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家指挥下的劳动只是形式上隶属于资本,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的建立,生产工具使用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劳动者个人的技能不再对生产过程和结果具有决定意义,()对资本的隶属就成为实质上的隶属。

 
答案: 劳动

13、 ( )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答案: 科学技术革命

14、 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论断的科学性,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痼疾。

 
答案: 资本主义制度

1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应对危机,虽暂时避免了金融秩序崩溃,但对推动经济复苏效果有限,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以下不属于经济发展“失调”的表现有()

 
答案: “民主陷阱”会阻碍国家治理

16、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乱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根源,归根结底还在于( ),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正因为如此,西方国家的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的质疑。

 
答案: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17、 下列不属于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的表现是( )

 
答案: 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

18、 下列不属于资本主义局限性的表现是( )

 
答案: 这些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是可以消除的。

19、 下列不属于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原因论述有( )

 
答案: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20、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将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直接的物质前提,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人口处。

 
答案: 资本国有化

21、 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领导下,必将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废除( ),逐步建立消灭一切阶级、确保人人得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联合体。

 
答案: 资本主义私有制 

22、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 )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答案: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 

23、 尽管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总趋势则是( )的历史走向。

 
答案: 必然

24、 我们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估计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长期占据优势的客观现实,认真做好两种社会制度长期( )的各方面准备。

 
答案: 合作和斗争 

25、 垄断价格( )

 
答案: 并不违背价值规律,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

26、 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的是( )

 
答案: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7、 垄断高价长期高于价值和生产价格但从全社会看,它并不改变( )这一事实。

 
答案: 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

28、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主要凭借( )

 
答案: 垄断地位获得的

29、 美国波音747客机的600万个零件,由美国以及另外六个国家的1200多家企业提供,这是( )

 
答案: 生产全球化的表现

30、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它们是( )

 
答案: 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

3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

 
答案: 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

32、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答案: 金融资本

33、 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是( )

 
答案: 金融资本

34、 以下对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答案: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可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35、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或主体力量是( )

 
答案: 跨国公司

36、 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直接向私人企业大量订货,是( )

 
答案: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具体形式

37、 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是( )

 
答案: 垄断

38、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大体可分为( )

 
答案: 直接调节和间接调节

3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是( )

A:国有垄断资本对国民经济发挥重要宏观调控作用
B:私人垄断资本对国民经济发挥重要宏观调控作用
C:国私共有垄断资本对国民经济发挥重要宏观调控作用
D:股份资本对国民经济发挥重要宏观调控作用
答案: 国有垄断资本对国民经济发挥重要宏观调控作用

40、 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 )

A:宏观调节
B:国家与私人公有合营
C:微观规制
D:国有企业
答案: 微观规制

41、 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方面新变化的是( )

A:高科技产业大发展
B:产业工人大幅增加
C:第三产业大发展
D:信息产业兴起
答案: 产业工人大幅增加

42、 对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而言,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答案: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3、 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主要是运用(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答案: 经济手段

44、 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答案: 垄断低价

45、 当代资本主义无论如何发生变化,都无法改变21世纪的人类历史进程,这表明( )

A:垄断资本主义垂而不死、腐而不朽,证明”两个必然”的论断是错误的
B: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论证的”两个必然”的结论依然是正确的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是极为曲折复杂,以至于难以把握
D: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市场化改革也极大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论证的”两个必然”的结论依然是正确的

46、 金融寡头的本质是( )

A:操纵国民经济命脉的大企业
B:掌控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
C:握有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垄断资本家集团
D: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答案: 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47、 伴随着金融垄断资本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垄断资本势力的爆炸性增长,其庞大影响直接导致西方产业结构和从业结构发生变化,( )

A: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减少,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
B: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
C:实体经济部门发展迅速,虚拟经济发展缓慢
D:金融业由于存在着巨大的金融风险而日渐衰微
答案: 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

48、 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为了垄断市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通过签订各种协定所组成的垄断联盟是( )

A:卡特尔
B:托拉斯
C:辛迪加
D:康采恩
答案: 卡特尔

49、 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 )

A:剥削
B:国家调节
C:对外掠夺
D:垄断
答案: 垄断

50、 关于金融寡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实现对国家经济的控制
B: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是通过与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C:金融寡头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的目的依旧是通过左右国家的内政外交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D:金融寡头只在经济领域活动,并不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真正统治者
答案: 金融寡头只在经济领域活动,并不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真正统治者

51、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是借助”个人联合”实现的,具体途径包括( )

A:通过各种渠道收买决策人和高级官吏
B:利用在其控制下的政党,派代理人或亲自出马担任政府要职,直接掌握国家机器实现政治统治
C:聘请曾在政府任职的高官到公司担任高级职务等
D: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企业
E: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议会或者政府
答案: 通过各种渠道收买决策人和高级官吏;
利用在其控制下的政党,派代理人或亲自出马担任政府要职,直接掌握国家机器实现政治统治;
聘请曾在政府任职的高官到公司担任高级职务等;
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议会或者政府

52、 垄断利润来自( )

A: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D:国家政府以再分配形式转移的一部分国民财富
E: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答案: 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
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
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国家政府以再分配形式转移的一部分国民财富;
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53、 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极大促进了物质财富的积累和人们生活的改善
C: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
D:资产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E:资本主义严重滥用科学技术,并造成了无穷无尽的人道主义灾难
答案: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
资产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54、 垄断取代自由竞争的地位,但没有也不可能消灭竞争,是因为( )

A: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
B: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而垄断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C:还存在着大量非垄断企业,它们之间还存在自由竞争
D: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部门和企业
E: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其内部的竞争也是存在的
答案: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而垄断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还存在着大量非垄断企业,它们之间还存在自由竞争;
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部门和企业;
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其内部的竞争也是存在的

55、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E: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答案: 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
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56、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 )

A:推动发展中国家走向与发达国家一样的繁荣富强
B: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C: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D:推动了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发展
E:推动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
答案: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推动了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发展

5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方方面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

A:经济发展出现了和谐共享的可喜景象
B:政治体制”失灵”,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陷入困境
C:社会融合机制”失效”,社会阶层固化,极端思潮抬头,社会矛盾激化
D:经济发展”失调”,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债务负担加重等
E: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已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答案: 政治体制”失灵”,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陷入困境;
社会融合机制”失效”,社会阶层固化,极端思潮抬头,社会矛盾激化;
经济发展”失调”,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债务负担加重等

58、 马克思把股份企业看作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所蕴含的资本社会化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B: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比非股份制经济更能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比非股份制经济更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D: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还不能完全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E: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已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答案: 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比非股份制经济更能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比非股份制经济更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还不能完全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59、 西方国家自从走向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道路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下列属于金融创新内容的是( )

A:信用风险防范工具不断推陈出新
B:融资技术不断推陈出新
C:取消外汇管制
D:出现了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等在内的新金融风险防范工具
E:各国政府放松对银行利率的管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答案: 信用风险防范工具不断推陈出新;
融资技术不断推陈出新;
出现了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等在内的新金融风险防范工具


如需购买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红字:

点击这里,购买完整版答案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建议在浏览器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添加书签方法:

1.电脑按键盘的Ctrl键+D键即可收藏本网页

2.手机浏览器可以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2021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1张

2021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2张


获取更多慕课答案,欢迎在浏览器访问我们的网站:http://mooc.mengmianren.com

2021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3张

2021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4张

注:请切换至英文输入法输入域名,如果没有成功进入网站,请输入完整域名:http://mooc.mengmianren.com/


我们的公众号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萌面人APP

本公众号可查看各种网课答案,还可免费查看大学教材答案

点击这里,可查看公众号功能介绍

2021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5张


APP下载

点击这里下载萌面人APP,使用更方便!


APP功能说明

1.可查看各种网课答案

点击【萌面人官网】,可查看知到智慧树,超星尔雅学习通,学堂在线等网课答案

2021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6张

点击【中国大学慕课答案】,可查看mooc慕课答案

2021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7张

2.可一键领取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无门槛优惠券

如图所示,点击对应图标即可领取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无门槛优惠券

2021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8张


 

掂膊瘁揪肠钾崇锹胸俱朴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