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方”——课程与教学论 知到智慧树答案满分完整版章节测试

教学有“方”——课程与教学论 知到智慧树答案满分完整版章节测试

黔兽卷够轰钮粳己灌绒兽窖邻


绪论 单元测试

 

1、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提升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素养与能力。这三个方面是(  )

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与技能
C:情感与意志
D:过程与方法
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2、
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与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A: 德育活动
B: 课堂教学
C: 实践活动
D: 课外活动
答案:  课堂教学

3、
课程教学论的学习需要研读教育名著。下列属于教育著作的是

A: 《普通教育学》
B: 《大教学论》
C: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答案:  《普通教育学》; 《大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民主主义与教育》

4、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需要(  )(  )(  )(  )。

A: 注意扩展学习
B: 系统学习
C: 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D: 联系实际,学思结合
答案:  注意扩展学习; 系统学习; 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联系实际,学思结合

5、
课程与教学论是关于(  )与(  )的理论,是教育者在课程与教学专业领域长期探索所形成的智力成果,具有普遍实用性,对从事课程与教学者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A: 课程
B: 德育
C: 教学
D: 教育
答案:  课程; 教学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
西周时期的“六艺”是指

A:书数
B:射御
C:礼乐
D:修辞
答案: 书数;射御;礼乐

2、
《四书》是指

A:《孟子》
B:《中庸》
C:《大学》
D:《论语》
答案: 《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3、
古希腊后期的“三艺”是指

A:修辞
B:文法
C:辩证法
D:音乐
答案: 修辞;文法;辩证法

4、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主张是谁提出?

A:杜威
B:陈鹤琴
C:陶行知
D:蔡元培
答案: 陶行知

5、
赫尔巴特提出的四阶段教学是

A:方法
B:明了
C:系统
D:联想
答案: 方法;明了;系统;联想

6、
“教育适应自然”是谁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答案: 卢梭

7、
20世纪50年代,我国教学受前苏联( )教学思想影响。

A:凯洛夫
B:列宁
C:斯大林
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 凯洛夫

8、
1918年,( )出版《课程》一书,课程论成为独立学科。

A:杜威
B:博比特
C:凯洛夫
D:查特斯
答案: 博比特

9、
1949年,(   )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出版,“泰勒原理”为科学化课程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A:

泰勒

B:

杜威

C:

凯洛夫

D:

博比特

答案:

泰勒

 

10、
( )在《教育过程》一书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A:布鲁纳
B:杜威
C:博比特
D:泰勒
答案: 布鲁纳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
在中国,“课程这个词,开始出现于( )。

A:清末
B:夏代
C:元末
D:唐宋
答案: 唐宋

2、
“课程”的英语表达,curriculum,是19世纪50年代由( )率先使用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斯宾塞
答案: 斯宾塞

3、
(   )的观点,实质上是把课程看作由静态的知识或者知识体系构成的,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

A:

课程即学习活动

B:

课程即教学科目

C:

课程即学科知识

D:

课程即社会改造

答案:

课程即教学科目

 

4、
( )主要起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A:课程及即社会
B:课程即学科知识
C:课程即学习经验
D:课程即学习活动
答案: 课程即学习经验

5、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是谁说的?

A:王夫之
B:孔子
C:王阳明
D:朱熹
答案: 朱熹

6、
课程定义与现在的课程定义基本相同,都是指学业的进程,即学程的是

A:唐朝孔颖达
B:春秋孔子
C:宋代朱熹
D:明代王守仁
答案: 宋代朱熹

7、
强调和突出学习者的主体角色,注重课程体验的课程观是

A:课程即学习活动
B:课程即学习经验
C:课程即学科知识
D:课程及即社会
答案: 课程即学习经验

8、
我国“教学”一词的最早含义是

A:诵读
B:学习
C:教授
D:教书
答案: 学习

9、
根据不同的观点,可以认为教学是(  )的活动

A:

教师的教授

B:

教师与学生的双边

C:

教师的讲授

D:

学生的学习

答案:

教师与学生的双边

 

10、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处理好如下关系

A: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等。
B: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答案: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
核心素养以培养(  )为核心

A:

发展学生身心健康

B:

全面发展的人

C:

高素质的人

D:

学生的学习能力

答案:

全面发展的人

 

2、
( )是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中间桥梁目标

A:

学科目标

B:

课程目标

C:

学期目标

D:

个人目标

答案:

课程目标

 

3、
我国新课改下的’三维目标’包括( )

A:

过程与方法目标

B:

知识与技能目标  

C:

应用技能目标  

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答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
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包括社会取向,学生取向和(  )

A:

学校取向

B:

教师取向

C:

学科取向

D:

个人取向

答案:

学科取向

 

5、
(  )年,我国教育部首次颁布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高中阶段15个课程标准。

A:

2001

B:

2005

C:

2003

D:

2010

答案:

2001

 

6、
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过程有几个步骤( )

A:

组织目标内容  

B:

确定目标取向  

C:

表述目标内容

D:

确定目标内容  

答案:

组织目标内容  

;

确定目标取向  

;

表述目标内容

;

确定目标内容  

 

7、
(  )是三维目标的深化和具体化

A:

核心素养

B:

综合能力

C:

21世纪技能

D:

关键素养

答案:

核心素养

 

8、
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主要包括( )。

A:

对家长要求的及时回应

B:

对教育目的的正确解读

C:

对学生背景的充分了解

D:

对课程内容的准确分析

答案:

对教育目的的正确解读

;

对学生背景的充分了解

;

对课程内容的准确分析

 

9、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包括哪几个方面(  )

A:

社会参与

B:

文化基础

C:

遵纪守法

D:

自主发展

答案:

社会参与

;

文化基础

;

自主发展

 

10、
以下属于“三维目标”层面是( )

A: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

考试成绩

C:

知识与技能

D:

过程与方法

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上方为免费预览版答案,如需购买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红字

点击这里,购买完整版答案


 

点关注,不迷路,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阿布查查  随时查看答案,网课轻松过

教学有“方”——课程与教学论 知到智慧树答案满分完整版章节测试第1张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建议在浏览器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电脑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按键盘的ctrl键+D键,收藏本页面

教学有“方”——课程与教学论 知到智慧树答案满分完整版章节测试第2张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浏览器右上角-【工具】或者【收藏夹】查看收藏的网页

教学有“方”——课程与教学论 知到智慧树答案满分完整版章节测试第3张


手机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一、百度APP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点击底部五角星收藏本网页

教学有“方”——课程与教学论 知到智慧树答案满分完整版章节测试第4张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右上角【┇】-再点击【收藏中心】查看

教学有“方”——课程与教学论 知到智慧树答案满分完整版章节测试第5张

二、其他手机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点击【设置】-【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教学有“方”——课程与教学论 知到智慧树答案满分完整版章节测试第6张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设置】-【书签/历史】查看收藏的网页

教学有“方”——课程与教学论 知到智慧树答案满分完整版章节测试第7张

纯残染泼吠夕啼脖滩屠善际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