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生态学超星尔雅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

全球变化生态学超星尔雅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

肥晴尝脚四吃实编登薪吕扛暗

蓟融狠埂涤慰履腥牵熟曝沽此

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1

 

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C)。

A、

百分之四

 

B、

千分之四

 

C、

万分之四

 

D、

十万分之四

 

2

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D)个。

A、2

B、3

C、4

D、5

3

生态学主要研究(C)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4

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错误)

5

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正确)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1

 

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D)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

土壤

 

B、

生物

 

C、

水体

 

D、

大气

 

2

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D)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3

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A)。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4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错误)

5

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错误)

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

1

 

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D)。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二氮

 

C、

甲烷

 

D、

氩气

 

2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D)。

A、9月13日

B、9月14日

C、9月15日

D、9月16日

3

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C)。

A、1840年

B、1912年

C、1974年

D、1993年

4

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正确)

5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错误)

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

1

 

全球每年约有(C)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

5000-7000

 

B、

7000-9000

 

C、

50000-70000

 

D、

70000-90000

 

2

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B)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六分之一

D、六分之五

3

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D)。

A、20%

B、40%

C、60%

D、80%

4

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正确)

5

区分扬尘和沙尘暴的标准是看能见度是否大于2公里。(错误)

水污染、植被破坏与物种灭绝

1

 

受人类砍伐和火灾的影响,过去一万年中地球森林面积缩小了(D)。

A、

九分之一

 

B、

七分之一

 

C、

五分之一

 

D、

三分之一

 

2

下列地区中不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的是(B)。

A、澳大利亚西北部

B、南美洲北部

C、美国西部

D、中亚地区

3

陆地上的水资源占地球总水资源的(A)。

A、2.8%

B、12.7%

C、24.5%

D、30%

4

20世纪末处于灭绝边缘的哺乳动物超过了400种。(正确)

5

物种灭绝是人类诞生以后才开始的。(错误)

海平面上升、垃圾危害与人口增长

1

 

我国沿海海平面近50年来平均以每年(A)的速度上升。

A、

1-3毫米

 

B、

5-8毫米

 

C、

1-3厘米

 

D、

5-8厘米

 

2

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A)。

A、10-20厘米

B、20-30厘米

C、10-20毫米

D、20-30毫米

3

地球人口从50亿增长到60亿用了(C)年时间。

A、8年

B、10年

C、12年

D、14年

4

垃圾已经无孔不入,在太空轨道上已经有超过7000个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废物碎块在高速运动。(正确)

5

我国正在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预计2020年再生能源占到一次性能源的15%左右。(正确)

地球表层系统

1

 

与外界只有能量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是(B)。

A、

孤立系统

 

B、

封闭系统

 

C、

开放系统

 

D、

群体系统

 

2

生物圈的厚度大约为(D)。

A、30米

B、300米

C、3000米

D、30000米

3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C)。

A、孤立系统

B、封闭系统

C、开放系统

D、群体系统

4

地表系统指地球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的范围,包括高空但不包括内部。(错误)

5

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5公里,海洋上平均仅为5-8公里。(正确)

Gaia(盖亚) 假说与新地球观

1

 

盖亚假说主要强调的是(B)。

A、

环境对生物的调节作用

 

B、

生物对环境的调节作用

 

C、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D、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独立

 

2

土壤来源于(C)。

A、沙漠

B、大气

C、岩石

D、海洋

3

盖亚假说中提出Gaia系统中最重要的是(D)。

A、水

B、土壤

C、植物

D、微生物

4

生物地球化学观点认为地球表层大多数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实质上是由生物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正确)。

5

盖亚假说中的盖亚一次来源于古希腊神话。(正确)

全球生命系统对物质循环的调控

1

 

据测算,从7亿年以前到现在地球上动植物累计重量约为地球的(C)倍。

A、

10

 

B、

100

 

C、

1000

 

D、

10000

 

2

地球上的物质运动主要包括两大能源驱动力,分别为(D)。

A、宇宙辐射能及生物内部能量转化

B、宇宙辐射能及地球内部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

C、太阳辐射能及生物内部能量转化

D、太阳辐射能及地球内部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

3

水圈中全部的水每()通过生物体一次。(D)

A、2.8年

B、28年

C、280年

D、2800年

4

地球内部能量主要是以热能和机械能的形式突然释放出来的。(正确)

5

地球表层几乎所有的物质都是非生物来源的。(错误)

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

1

 

关于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

全球变化研究超越了各分支学科的界限

 

B、

指过程或事件本身的空间尺度远在地球半径以下

 

C、

过程或事件的影响应为全球性的

 

D、

认识全球变化规律需要了解所有时间尺度上的过程

 

2

现阶段可用于全球变化的观测记录大约有(C)。

A、十多年

B、五十多年

C、一百多年

D、三百多年

3

人类对地球环境产生大量影响以前,地球二氧化碳升高的主要原因是(C)。

A、板块运动

B、海洋变化

C、火山喷发

D、水汽输送

4

所谓的全球变化其实包括自然自身引起的变化和人类引起的变化两类。(正确)

5

狭义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正确)

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

 

下列不属于全球变化的社会影响的是(B)。

A、

人的生理与健康的影响

 

B、

气候与降水量相互关系的影响

 

C、

对社会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和发展的影响

 

D、

研究人类社会适应和减缓全球变化影响的能力

 

2

关于自然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自地球诞生之日起,地球系统在各个时间尺度上均存在这种变化

B、自地球诞生之日起,地球系统在某些时间尺度上存在这种变化

C、导致这种变化的营力可能来自于地球系统之外

D、导致这种变化的营力可能产生于地球系统的自组织过程之中

3

决定全球变化研究的成败的是(C)。

A、正确的研究方法

B、变化的实物证据

C、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D、研究的范围大小

4

在时间坐标上环境演变的基本表现形式中,平稳序列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保持在同一水平上。(错误)

5

全球环境变化的表现形式包括时间上和空间上两个维度。(正确)

主要的全球变化-大气成分变化(上)

1

 

全球变化的主要内容中,气候变化一般不影响的是(D)。

A、

土地荒漠化

 

B、

生物多样性变化

 

C、

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

 

D、

人口增长

 

2

(C)是全球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子。

A、生物多样性变化

B、气候变化

C、人口增长

D、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

3

根据瑞典科学家阿兰纽斯提出的观点,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一倍,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将增加(B)摄氏度。

A、4.26

B、5.26

C、6.26

D、7.26

4

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前十位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等国家,其中中国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位。(错误)

5

温室气体主要是吸收地表短波辐射,使大气变暖。(错误)

主要的全球变化-大气成分变化(下)

1

 

在吸取大气中的热量方面,甲烷被认为是二氧化碳的(D)多倍。

A、

5

 

B、

10

 

C、

15

 

D、

20

 

2

下列作物中,排放甲烷量最大的是(C)。

A、小麦

B、玉米

C、大豆

D、水稻

3

根据世界银行2000年的报告,下列国家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是(A)。

A、澳大利亚

B、挪威

C、加拿大

D、俄罗斯

4

氧化亚氮的主要来源是海水中硝酸盐的脱氮和氨盐的硝化。(错误)

5

臭氧对地球表面生物免遭紫外线的强烈影响至关重要。(正确)

主要的全球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1

 

从整体的趋势看,北半球主要地区从1700年到1980年之间面积比例大量升高的是(D)。

A、

森林

 

B、

草原

 

C、

牧场

 

D、

农地

 

2

近年来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B)。

A、土著物种的减少

B、外来种的减少

C、土壤碳和养分的丧失

D、植被生产力的变化

3

从1700年到1980年,下列地区中森林覆盖率明显上升的是(A)。

A、北美

B、拉丁美洲

C、欧洲

D、南亚

4

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物种的消失都必定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瓦解。(错误)

5

一般来说,外来物种的竞争力远远高于土著物种。(错误)

主要的全球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上)

1

 

区别气候变化与天气变化的主要标准是(A)。

A、

时间长度

 

B、

变化强度

 

C、

影响范围

 

D、

造成后果

 

2

从全球来看,整体年平均降水量是(A)的。

A、逐渐增多

B、逐渐减少

C、保持不变

D、大幅度波动

3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全球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A)摄氏度。

A、

0.6

 

B、

1.2

 

C、

1.8

 

D、

2.4

 

4

近40年中,相较于夏季平均气温,我国冬季平均气温上升较为明显。(正确)

5

一般来说,受全球变暖影响,纬度越高或海拔越高的地区升温更明显。(正确)

主要的全球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下)

1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D)。

A、

寒带东太平洋海域大面积海水变冷

 

B、

寒带东太平洋海域大面积海水变暖

 

C、

热带东太平洋海域大面积海水变冷

 

D、

热带东太平洋海域大面积海水变暖

 

2

根据IPCC在1995年的报告,过去一百年中海平面上升了(B)。

A、10-20毫米

B、10-20厘米

C、20-30毫米

D、20-30厘米

3

全球云量观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C)。

A、统计数据较少

B、直接观测难度较大

C、没有统一仪器观测

D、数量变化不稳定

4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印度尼西亚降水显著减少,秘鲁的太平洋沿岸降水显著增多。(正确)

5

根据现有的观测结果,世界范围内的云量是逐渐减少的。(错误)

主要的全球变化-人口增长、生物多样性变化、荒漠化

1

 

下列因素中,一般不直接影响潜在植被的是(D)。

A、

大气成分

 

B、

气候

 

C、

土地利用

 

D、

人口数量

 

2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D)。

A、外形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物分布多样性

B、外形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物分布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

解决地球环境问题的关键是(C)。

A、控制荒漠化

B、保障生物多样性

C、控制人口增长

D、减少气候变化

4

荒漠化主要是指由于不恰当的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带的土地退化现象。(正确)

5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移保护、离体保护三种。(正确)

当代气候变化的主要观点(上)

1

 

根据近百年的观测数据,(D)是20世纪最热的十年。

A、

10年代

 

B、

40年代

 

C、

70年代

 

D、

90年代

 

2

关于冰芯记录的相关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分辨率高

B、时间尺度长

C、环境信息少

D、有效手段之一

3

科学家通过冰芯记录研究气温变化,主要是研究其中的(D)。

A、水

B、杂质

C、微生物

D、气体

4

近百年来温度上升的原因尚没有达成共识。(正确)

5

根据相关研究,地球上40万年来平均温度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错误)

当代气候变化的主要观点(下)

1

 

树木年轮学数据主要考察的是树木的(C)。

A、

年轮数量和密度

 

B、

年轮数量和颜色

 

C、

年轮宽度和密度

 

D、

年轮宽度和颜色

 

2

从理论上来讲,海水蒸发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C),进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能抵消一部分温室效应。

A、湿度

B、惰性气体

C、云量

D、太阳辐射的反射

3

一般来说,对树木年轮生长情况影响最大的是(A)。

A、温度

B、湿度

C、空气成分

D、污染物

4

部分科学家认为全球气候还处于自大约550年前开始的新冰期,地球正在变冷。(错误)

5

目前全球气象数据主要来自城市地区,缺少偏远地区和海洋上空的资料,这也给判断全球气温的变化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正确)

气候变化的诱因——自然因素

1

 

火山喷发释放出的物质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太阳辐射的是(D)。

A、

水蒸气

 

B、

二氧化硫

 

C、

二氧化碳

 

D、

火山灰

 

2

一般来说,厄尔尼诺出现的频率为(A)。

A、2-7年

B、5-10年

C、13-18年

D、15-20年

3

全球变化的人为原因不包括(B)。

A、温室气体

B、厄尔尼诺

C、气溶胶

D、土地利用

4

 

从理论上来说,高纬火山喷发以后不久,欧洲的西风环流会变得更加强盛,冬季的天气一般是温和的。(正确)

5

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越长,地球上的平均温度越高。(错误)

气候变化的诱因——人为因素

1

 

产生温室效应的分子当中,(D)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是最大的。

A、

二氧化碳

 

B、

氧化亚氮

 

C、

甲烷

 

D、

水汽

 

2

如果大气中只有氧气和氮气,地表温度只有是在(C)摄氏度时才能平衡来自太阳的入射辐射。

A、15

B、6

C、-6

D、-15

3

根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决策者摘要指出,人类活动与近五十年气候变化的关联性达到(C)。

A、40%

B、70%

C、90%

D、99%

4

气溶胶可能阻挡太阳辐射,降低地球温度。(正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气温显著高于郊区,形成热岛效应。(正确)

当代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后果

1

 

根据大部分科学研究成果,全球气候变化的后果不包括(C)。

A、

沿海地区被海水淹没

 

B、

土壤盐渍化

 

C、

高纬度生物向低纬度迁徙

 

D、

台风强度和频率增加

 

2

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中,影响气候变化的发生时间和发展的是(C)。

A、温室气体的源和汇

B、云量及其变化

C、海洋

D、极地冰雪

3

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中,主要影响对海平面上升的预测的是(D)。

A、温室气体的源和汇

B、云量及其变化

C、海洋

D、极地冰雪

4

根据主流观点的预测,近百年来气候变化速率是越来越快的,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正确)

5

台风强度的增加可能有助于内陆水汽的增加。(正确)

气候变化问题的非主流思考

1

 

根据宇宙辐射和云量关联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

宇宙辐射整体趋势是不断减少的

 

B、

近年来地球的云量不断增加

 

C、

地球的温度在近百年中是下降了的

 

D、

通过不同方式测算的宇宙辐射量基本上是相同的

 

2

下列数据中,不属于主流理论观点的是(C)。

A、大气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升高到450ppm-550ppm后,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将上升2-3摄氏度

B、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以上,将可能给人类带来重大影响,突出表现为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

C、温度上升带来的社会问题很可能进一步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加剧,部分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增加,推动温度继续上升

D、世界各主要国家必需采取各种行动,减缓全球变暖,使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排放水平的一半

3

辐射强迫理论中,减少辐射强迫最多的是(B)。

A、二氧化碳

B、云反射效应

C、土地利用

D、臭氧

4

辐射强迫理论中,辐射强迫和大气温度升高成正比。(正确)

5

根据对南极冰芯的研究,很有可能是温度先升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才升高。(正确)

生态学概论

1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D)。

A、

从个体的分子到个体的整体

 

B、

从个体的分子到个体的族群

 

C、

从个体的分子到区域环境

 

D、

从个体的分子到整个生物圈

 

2

生态学的研究层次中,(D)主要研究其能量和物质交换过程。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3

生态学的研究层次中,(B)动态变化是因个体的出生和死亡罗成引起的。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4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受到其周围环境影响后如何改变的科学。(错误)

5

对生物产生一定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土壤、生物、人为因子等。(正确)

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 (上)

1

 

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当今的方法和手段不包括(D)。

A、

主要是在较大时空尺度上研究全球变化和植物生理生态反应

 

B、

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C、

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植物错综复杂的生理生态反应进行模拟或各种理论分析

 

D、

着力解决特定区域内特定物种的未来生存趋势

 

2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目的之一是揭示(C)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环境条件下对植物的作用。

A、主要人为因素

B、全部人为因素

C、重要生态因子

D、所有生态因子

3

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目的中的环境胁迫主要强调(C)。

A、高温、盐分及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B、高温、盐分及大气污染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关系

C、高温、盐分及大气污染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之间的复合作用对植物影响

D、高温、盐分及大气污染和植物的相互作用

4

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的处理指标确定中之所以考虑施氮处理,主要是因为现在大气和土地中氮元素急剧流逝。(错误)

5

红外增温实验成本较低,但是模拟的环境与实际环境相差较大。(错误)

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 (下)

1

 

常用的通量测定方法中,(B)强调根据乱流扩散理论,通过单位面积的任意动量或标量的通量密度是其浓度梯度与扩散系数的函数。

A、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B、

空气动力学法

 

C、

涡度相关法

 

D、

感热密度分析法

 

2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的基础原理是(A)。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C、热力学第三定律

D、热力学第四定律

3

移地实验多用于植物对(A)响应的研究。

A、温度改变和降水改变

B、空气成分改变和降水改变

C、温度改变和气压改变

D、空气成分改变和气压改变

4

试验时间过短可能导致数据结果不准确,无法体现出长期生态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正确)

5

研究全球变化过程中,感热密度分析法有效地解决了仪器不统一导致产生误差的情况。( 错误 )

大气CO2浓度升高与植物的生理反应(上)

1

 

二氧化碳的光合驯化作用是指植物生长在高浓度CO2环境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光合速率可能(C)。

A、

进一步升高

 

B、

趋于稳定

 

C、

恢复到以前CO2环境下的水平

 

D、

衰落到以前CO2环境下的水平以下

 

2

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某些形态上的变化可能与(C)有关。

A、同化物增多而丧失老的碳库

B、同化物减少而丧失老的碳库

C、同化物增多而形成新的碳库

D、同化物减少而形成新的碳库

3

当光合能力超过库对光合产物的利用能力时,碳水化合物会积累在(C)中。

A、枝干

B、根部

C、叶片

D、土壤

4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强影响,光强越高光合作用越强,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错误)

5

根据现阶段研究,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错误)

大气CO2浓度升高与植物的生理反应 (下)

1

 

功能型划分中,(C)将植物分为关键种和非关键种。

A、

主观分类

 

B、

逻辑分类

 

C、

演绎分类

 

D、

数据调查分类

 

2

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可能导致植物的呼吸作用(B)。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再回到原始水平

D、先下降再回到原始水平

3

气孔导度一般不直接影响(D)。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4

高二氧化碳浓度环境下, 光合速率提高,叶中许多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多糖增加。(正确)

5

如果气孔导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光合速率提高的话,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必然增加。(正确)

水热和营养环境改变下植物对CO2浓度的响应

1

 

一般来说,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会增加(C)。

A、

1-5摄氏度

 

B、

3-8摄氏度

 

C、

5-10摄氏度

 

D、

13-18摄氏度

 

2

植株主要通过(C)散失大量的水分。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3

植物体含水量一般为(D)。

A、30%-50%

B、40%-60%

C、50%-70%

D、60%-80%

4

当氮素不足时,即使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植物的产出也不一定升高。(正确)

5

研究表明,在水分供应出现紧张时,植物对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表现的正效应更大。(正确)

辐射环境变化及植物的生理生态反应

1

 

太阳电磁辐射的能量分布主要集中在(C)部分。

A、

紫外线

 

B、

红外线

 

C、

可见光

 

D、

伽马射线

 

2

下列辐射中,波长最长的是(B)。

A、紫外线

B、无线电波

C、太阳短波辐射

D、伽马射线

3

在植物群落下层的植物,相较于生长在植物群落上层的植物来说,一般不具有(C)的特点。

A、叶片向水平方向生长

B、更大

C、更绿

D、更薄

4

在植物群落的上部,即使太阳辐射减少50%,白天大部分时间的光强仍然在叶片的光饱和点以上。(正确)

5

随着南北极臭氧层空洞加剧,南北极的紫外线的总量已经远远高于低纬度地区。(错误)

生物入侵基本概念

1

 

主要引起生物入侵的是(D)。

A、

对自然种群的利用

 

B、

土地利用及覆盖变化

 

C、

工业

 

D、

农业

 

2

一般来说,外来物种指的是(D)。

A、入侵微生物

B、入侵植物

C、入侵动物

D、以上都正确

3

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影响最大的是(D)。

A、生物入侵

B、对自然种群的利用

C、全球气候变化

D、土地利用及覆盖变化

4

入侵种的定居能力、扩张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以及对景观的改变有强有弱,不可一概而论。(正确)

5

根据大多数生态学家所采用的定义,如果某一入侵种的后代在离母体很远的地方自然生长,那么即可认为该入侵种已被驯化。(错误)

生物入侵的模式及原因

1

 

下列入侵方式中,主要引起小型或隐形生殖体入侵的是(A)。

A、

人类运输引起的意外入侵

 

B、

有意引入

 

C、

从动植物园或养殖场逃逸出去的入侵

 

D、

人类辅助的入侵

 

2

下列物种中,属于人类辅助的入侵的是(B)。

A、环颈鸽

B、鹭鸶

C、七鳃鳗

D、驯鹿

3

(C)依赖于人类的运输,生物体至少对新环境有中等程度的适应能力。

A、人类运输引起的意外入侵

B、有意引入

C、从动植物园或养殖场逃逸出去的入侵

D、人类辅助的入侵

4

一般来说,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正确)

5

一般来说,被入侵的生态环境主要有具有可利用的资源条件、自然控制机制充足、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错误)

生物入侵的理论假说

1

 

生态位机遇假说人为,(B)综合决定外来入侵的增长概率。

A、

资源、天敌、繁殖能力

 

B、

资源、天敌、物理环境

 

C、

资源、结构、繁殖能力

 

D、

资源、结构、物理环境

 

2

根据多样性阻抗假说,(C)的群落更容易被入侵。

A、发展时间较短

B、发展时间较长

C、结构相对简单

D、结构相对复杂

3

根据天敌逃避假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天敌是植物种群的重要调节者

B、天敌对本地种比外地种有更大的抑制作用

C、植物可以利用天敌调节作用的降低提高种群的增长

D、天敌对于本地动物的影响远大于本地植物的影响

4

即使外来种在某一地区生存了一段时间,但仍然有可能逐渐消失,不一定会对本地种构成灭绝性的影响。(正确)

5

空生态位假说认为,岛屿群落以及生物多样性比较少的群落,对外来种缺乏足够的“生物阻力”而出现入侵。(正确)

生物入侵效应和规模

1

 

从理论上来说,下列美国地区中受到物种入侵威胁最大的是(C)。

A、

密西西比河流域

 

B、

落基山脉

 

C、

夏威夷岛

 

D、

五大湖地区

 

2

生物入侵将产生两种值得关注的全球效应是(A)。

A、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

B、提高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

C、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殖隔离

D、提高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殖隔离

3

海洋和港湾生境里的生物入侵的形式不包括(C)。

A、压舱水

B、水产、渔业和饵料物种及其相伴随的物种的引进

C、运河的淤积

D、由观赏性种类养殖业或放养增殖所致的物种释放

4

生物入侵不仅是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日益增加。(正确)

5

任何能跨越天然屏障、在浅海之间快速大量运输含有浮游生物水体的机制都有可能促进海洋生物的入侵。(正确)

生物入侵的后果

1

 

下列物种中,对水稻生产危害较大的是(A)。

A、

金苹螺

 

B、

美国海湾扇贝

 

C、

大米草

 

D、

亚洲蛤蜊

 

2

中国转基因作物中职面积约为(C)。

A、30万公顷

B、40万公顷

C、50万公顷

D、60万公顷

3

生物入侵的现状是(D)。

A、大多数的入侵者可以成功地定居,而大多数成功定居的入侵者到处泛滥成灾

B、大多数的入侵者可以成功地定居,但大多数成功定居的入侵者并不到处泛滥成灾

C、大多数的入侵者并不能成功地定居,但大多数成功定居的入侵者到处泛滥成灾

D、大多数的入侵者并不能成功地定居,而大多数成功定居的入侵者也并不到处泛滥成灾

4

大陆的物种数与该大陆的面积呈密切正相关。(正确)

5

生物入侵正在消除用以产生和蓄养地球上大多数动植物种类的生物地理平常,从而提升局部区域生物群系的独特性。(错误)

入侵生物学的研究动态

1

 

决定一个外来种的总体影响的主要指标不包括(A)。

A、

来源

 

B、

分布范围

 

C、

密度

 

D、

单位个体的效应

 

2

最早记录生物入侵的科学家是(D)。

A、拉马克

B、摩尔根

C、孟德尔

D、达尔文

3

大约(B)的入侵种能够成功地定居下来。

A、5%-15%

B、5%-25%

C、10%-15%

D、10%-25%

4

交通的便利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预防生物入侵越来越容易。(错误)

5

入侵种对本地种的遗传影响一般是直接的侵害。(错误)

模拟实验

1

 

全球变化研究最大的困难在于研究(D)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A、

短期的生态变化

 

B、

长期的全球变化

 

C、

特定类型的全球变化

 

D、

不同类型的全球变化

 

2

(B)主要发达国家再日本精度签订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条约《京都协定》。

A、1996年

B、1997年

C、1998年

D、1999年

3

早期全球变化研究手段不包括(D)。

A、探讨单一因子

B、探讨复合效应

C、研究个体

D、研究单一群落

4

科学家发现随着科技进步,运用人工生态系统模拟的结果和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差异越来越小,野外模拟实验越来越受到重视。(错误)

5

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物如何影响环境,但是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错误)

定位观测和台站网络

1

关于定位观测和台站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是获得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数据的重要手段

B、覆盖了陆地绝大部分面积

C、观测陆地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组成

D、观测陆地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动态变化

2

美国LE正确R计划认为,需要长期的记录才能达到预测目的的某一现象的动态应该不是(D)。

A、偶发的

B、稀少的

C、复杂的

D、宏观的

3

美国从(C)开始酝酿长期生态系统研究计划。

A、1974年

B、1975年

C、1976年

D、1977年

4

定位观测一般是短时间的、连续的。(错误)

5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筹建,目前有40余个生态观测站。(正确)

样带研究

1

 

一般来说,样带长度应(A)。

A、

不小于1000公里

 

B、

不大于1000公里

 

C、

不小于100公里

 

D、

不大于100公里

 

2

样带的研究中,不属于研究样点功能的是(D)。

A、反映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B、定期调查

C、遥感解译

D、技术支持

3

样带研究是(C)。

A、短期研究替代长期研究

B、长期研究替代短期研究

C、空间替代时间

D、时间替代空间

4

中国东北森林-草原样带(NEC正确)主要是受水分的控制。(正确)

5

样带研究的宽度应该在50公里左右,以便满足遥感影像幅宽的要求。(错误)


如需购买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红字:

点击这里,购买完整答案


获取更多网课答案,请点击这里,进入www.mengmianren.com


 

捂嘎熊啪慷蹄径娟嗅释碌括百

操诉迟沤李下奠校婆卫问祟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