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与审美问题2018尔雅答案

艺术哲学与审美问题2018尔雅答案

韩课剧烙颓牌惺鸵贫苇玻副倪

省菊纹茅貌袜肚鲜憾蝎农侠孺

1.1.1

哲学代表一种修养

1

丹纳是(A)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2

艺术是人类世界的一部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1.1.2

艺术是人类最高的精神活动之一

1

黑格尔提出的绝对精神的三个领域,其中不包括(D)。

A、哲学

B、宗教

C、艺术

D、科学

2

人类最高的精神活动是(ABC)。

A、哲学

B、艺术

C、宗教

D、科学

3

哲学的研究、思考的活动是经验的。(×)

 

 

1.1.3

什么是创新的源泉

1

什么是创新的源泉?(C)

A、艺术

B、宗教

C、性灵

D、知识

2

哲学是思辨,是在理性的形式当中展开精准的思考和推论。(√)

 

 

1.2.1

美与真理的关系

1

艺术哲学何以取代美学?(D)

A、由对美的表象的探讨转变为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B、由对艺术本性的探讨转变为对美学理论的探讨

C、由艺术本性的探讨转变为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D、由对美的本质的探讨转变为对艺术本性的讨论

2

艺术批评的停止,表示这个民族的艺术创作的衰落。(√)

3

我们始终在接触作品的过程中从事着最起码的艺术批评。(√)

 

 

1.3.1

艺术判断

1

下列属于审美判断的选项是(D)。

A、这朵花很香

B、这朵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C、这朵花的价格很贵

D、这朵花是美的

2

主观的感觉判断具有个体相对性。(√)

3

在艺术和审美的领域,我们都是为自己做判断。(×)

 

 

1.3.2

审美判断的普遍性

1

体和用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指的是(C)。

A、本质和原理

B、概念和内涵

C、本体和作用

D、理论和实践

2

关于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美是非逻辑的

B、美感不以概念做基础

C、美是有规律可循的,具有逻辑性

D、美是客观的、普遍的

3

艺术的历史表明美具有客观性,这一点毋庸置疑。(×)

4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的主题是探讨人类社会的自由如何可能,善如何可能。(√)

 

 

1.3.3

哲学与科学的差别

1

美的判断不是感官刺激引起的,而是对对象本身的形式做了判断,因判断而生愉悦。这一观点出自(B)。

A、黑格尔

B、康德

C、拉康

D、叔本华

2

艺术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建构审美事实、艺术事实、审美经验的东西。(√)

 

 

1.3.4

审美判断究竟是什么

1

马克思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感性活动。(√)

2

美根源于人类心灵的感性自由。(√)

 

 

1.3.5

艺术实践的根据在哪里

1

美是个体的生物感觉。(×)

2

一个作品是否被判断为美,是以一系列概念做基础的。(×)

 

 

1.3.6

跨过艺术的门槛

1

在所有的审美活动中,最高的愉悦是(C)。

A、喜剧美

B、自然美

C、悲剧美

D、理性美

2

艺术是起源于巫术的。(√)

 

 

2.1.1

艺术是人类保存情感的唯一方式(上)

1

艺术是真理的事业。(√)

2

离开人类的艺术的心灵和艺术的活动,美是不存在的。(√)

 

 

2.1.2

艺术是人类保存情感的唯一方式(下)

1

人类很早就找到的能够保存新鲜有力的情感的方法是(C)。

A、科学

B、教育

C、艺术

D、宗教

2

艺术的本性根源于人的模仿的天性。这句话出自(C)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但丁

 

 

2.1.3

反驳“再现论”

1

关于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艺术是很好的装饰品

B、艺术是很好的娱乐工具

C、艺术使人类的生命情感得以保存

D、艺术是很好的谈资

2

绘画再现的不是外观上的逼真,而是情感上的逼真。(√)

3

艺术不同于日常叙述,关键在于艺术能够将历史事件的内在精神价值永远保留。(√)

 

 

2.2.1

艺术是以情感显象的方式对实在的再解释

1

艺术的本性是酒神与太阳神同时起作用。这一观点出自(C)。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尼采

D、叔本华

2

情感是通过艺术显象的,它不是概念的标签。(√)

3

艺术对现实的模仿,不只是主体内心强烈感情的留意,也是对实在的再解释。(√)

 

 

2.2.2

审美经验是对静观和激情的统一

1

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2

柏拉图认为,艺术激起人的情感,从而扰乱了人们的道德生活的次序和和谐。(√)

 

 

2.3.1

艺术是真理的原始发生(上)

1

《诗学》的作者是(C)。

A、贺拉斯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2

艺术创作中,主题先行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主题先行指的是把现实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创作艺术作品的前提。(√)

3

艺术被驱使充当宗教的、政治的工具和手段而丧失了与真理的关联。(×)

 

 

2.3.2

艺术是真理的原始发生(下)

1

作品存在就是建立一个世界。这句话出自(C)。

A、柏拉图

B、康德

C、海德格尔

D、苏格拉底

2

艺术创作依赖于艺术家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要求真理的原始发生。(√)

3

真正的艺术创作和工匠活动的区分在于:工匠活动是不需要想象力的。(√)

 

 

2.3.3

两种关于美的定义:黑格尔与海德格尔(上)

1

美是一种比例上的和谐关系。这是(C)关于美的认识。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毕达哥拉斯

D、海德格尔

2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观点出自(D)。

A、海德格尔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黑格尔

3

梵高画《农鞋》的意义在于要画出存在者之存在。(√)

 

 

2.3.4

两种关于美的定义:黑格尔与海德格尔(下)

1

一个文本的意义不是自身固有的,是进入了语境才有意义的。(√)

2

气韵是西方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观念。(×)

 

 

3.1.1

作品的作品存在问题(上)

1

(A)认为:语言是存在之家。

A、

海德格尔

 

B、

黑格尔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2

在传统美学的理解中,所有的作品都有物质载体,所以物性存在就是载体的意思。(√)

 

 

3.1.2

作品的作品存在问题(下)

1

艺术作品的存在有哪些层面?(ABCD)

A、作品的物性存在

B、作品的形式存在

C、作品的实事性存在

D、作品的观念主题性存在

2

同时满足物性、形式、实事性和观念主题性的作品一定就是艺术作品。(×)

 

 

3.2.1

艺术作品的物性特质(上)

1

孔子说“绘事后素”,“素”指的是(C)。

A、简朴

B、素净

C、质料

D、素描

2

艺术哲学的核心问题是讨论艺术作品的作品存在。(√)

 

 

3.2.2

艺术作品的物性特质(下)

1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艺术作品“四因说”,归纳起来是(AB)。

A、

形式因

 

B、

质料因

 

C、

巫术因

 

D、

模仿因

 

2

艺术家创作作品就是要让我们本在其中的生存场得以呈现。(√)

3

艺术作品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审美趣味的需要。(√)

 

 

3.3.1

作品形式美的本质(上)

1

《艺术作品的本源》的作者是(A)。

A、海德格尔

B、康德

C、黑格尔

D、尼采

2

艺术作品的质料仅仅是承载形式的载体。(×)

 

 

3.3.2

作品形式美的本质(下)

1

艺术作品形式美的本质是(C)。

A、形式即结构

B、形式即意义

C、形式开启质料

D、形式即存在

2

在艺术作品当中,质料本来是仅当成物质载体来看的一个要素,其实是艺术作品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3

在艺术中,精神是在感性中呈现。(√)

 

 

3.4.1

艺术陈述的方式

1

关于艺术语言,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C)。

A、艺术语言都是分析性陈述

B、艺术语言是综合性陈述

C、把物象转变为象意是艺术语言的作用

D、艺术语言的作用是将象意转变为物象

2

每一部艺术作品都是一个陈述。(√)

3

若干个象意构成象意群,生存场只可能在象意群中呈现。(√)

 

 

3.5.1

作品的叙事语调(上)

1

音乐是文学的仆从。(×)

2

纯音乐是指音乐作品完全不依赖于其他的观念,完全用音乐的语言说出了现实内容。(√)

 

 

3.5.2

作品的叙事语调(下)

1

人类叙事的目的是(ABC)。

A、传达信息

B、论证道理

C、表达体验

D、记录历史

2

在艺术的叙事中,语调不是伴随现象,而是叙事的实质、内容的本身。(√)

 

 

3.5.3

叙事语调的双重性

1

语调分为两类,分别是(A)。

A、对象性语调和情感评价语调

B、理性语调和感性语调

C、理性语调和情感评价语调

D、判断性语调和对象性语调

2

当表演者完全进入了对象性语调本身之中,那么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表演。(×)

 

 

3.5.4

作品的双重语境(上)

1

直接从生活中拿到的内容成为题材,被选择进作品的,成为素材。(×)

2

只有在进入题材实事语境的同时,也进入其形式完成性语境,才能读懂作品。(√)

 

 

3.5.5

作品的双重语境(下)

1

诗人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人生博大的导师。这句话出自(A)。

A、黑格尔

B、海德格尔

C、康德

D、尼采

2

灵感是艺术创作中的关键阶段,经过灵感阶段创作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

 

 

3.5.6

从双重语境看作品的存在方式

1

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必定是双重语境的融合,这双重语境指的是(C)。

A、时代语境和政治文化语境

B、题材实事性语境和时代文化语境

C、题材实事性语境和形式完成性语境

D、形式完成性语境和时代文化语境

2

评价艺术作品价值等级的真实标准在于其所展示的内在视域是否足够宽广。(√)

 

 

3.6.1

艺术作品的内在视域(上)

1

在物象转化为象意中,起关键作用的是(C)。

A、艺术形象

B、艺术审美

C、艺术语言

D、艺术手法

2

现实生活是通过(D)进入作品。

A、想象

B、模仿

C、体验

D、再体验

3

在中国美学传统中,象意又称为气韵。(√)

4

象意群是一种形式完成。(√)

 


如需购买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红字:

点击这里,购买完整答案


获取更多网课答案,请点击这里,进入www.mengmianren.com


 

琉骨嘘傅胶胆圃染虾坏褪遣捞

哆谴痛体垢视描炼梅挝勘脑抖